在甘肅省永靖縣劉家峽水庫,,一艘快艇在洮河和黃河的匯合水域行駛(6月2日攝),。
甘肅省地處黃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分布有草原,、森林,、沙漠,、濕地、山地等多種地形地貌,。近年來,,甘肅通過實施水源涵養(yǎng)區(qū)保護、荒漠化治理,、退耕還林等舉措,,生態(tài)環(huán)境持續(xù)改善。
祁連山是我國西部的重要生態(tài)安全屏障,。祁連山脈豐沛的冰雪融水滋養(yǎng)著河西走廊的大片土地,,造就了我國西北地區(qū)最主要的商品糧和經濟作物產區(qū)。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肅省南部,,是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tài)功能區(qū)和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tài)功能區(qū),,分布有各類濕地730多萬畝,每年向黃河補水上百億立方米,,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處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西北重要屏障祁連山,、有“九色香巴拉”之稱的甘南草原……黃土高原,、蜿蜒黃河、廣袤草原,、茫茫戈壁,、潔白冰川,隴原大地吸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
8月25日至27日,,北京世園會舉行“甘肅日”活動,,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賓客展現(xiàn)多元化的“甘肅元素”。新華社記者馬寧攝
甘肅省隴南市成縣西狹頌景區(qū)的秋季風景(2018年10月16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陳斌攝
黃河流經的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境內濕地和草原(6月23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陳斌攝
山丹馬場上的馬群(7月17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范培珅攝
幾只白天鵝從甘肅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境內的小蘇干湖濕地水面起飛(4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陳斌攝
祁連山下牧場里的羊群(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吳剛攝
這是在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扁都口生態(tài)休閑旅游區(qū)周邊田園拍攝的油菜花海(7月17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范培珅攝
空中俯瞰祁連山腹地,,白雪皚皚,、云霧繚繞,尤為壯美(2018年9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范培珅攝
這是在敦煌市光電產業(yè)園區(qū)拍攝的敦煌10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電站全景(2018年12月26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范培珅攝
在甘肅省古浪縣境內的黑崗沙風沙口,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用稻草壓沙(3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范培珅攝
一只候鳥在青土湖水面飛翔(6月13日攝),。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夾縫中的青土湖,是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的“沙漠之湖”,,也是當?shù)厣鷳B(tài)變遷的“晴雨表”,。新華社記者郭剛攝
黃河蘭州段的深安黃河大橋(6月11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范培珅攝
8月25日,,游客在北京世園會甘肅園參觀,。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8月25日,游客在北京世園會甘肅園參觀,。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游客在嘉峪關關城內參觀(2017年2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范培珅攝
甘肅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境內的大哈爾騰河(8月22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馬寧攝
位于敦煌市鳴沙山北麓的月牙泉(2016年9月9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陳斌攝
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2016年9月7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陳斌攝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2019北京世園會期間,,新華社重磅推出大型航拍系列報道——“生態(tài)中國”。讓我們一起俯瞰大美中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家園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