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90后教授每天16小時泡在實驗室
因為一個特殊的身份,,今年29歲的胡劍突然收獲大量關注,。在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博士畢業(yè)后,,他被聘為華東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成為該校首位90后教授,。
年紀輕輕就當上教授,,這位90后有何過人之處?對此,,華東交大官方網站曾發(fā)文提到:胡劍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發(fā)表高水平文章,,由于科研業(yè)績突出,2017年7月來校后直接享受教授的績效工資待遇,,2018年順利成為省聘教授,。而在胡劍自己看來,成為教授或者當選碩導,,最重要的還是勤奮與毅力,,“如果能夠投入大多數時間潛心科研,肯定會有成果,,別的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90后博士獲聘教授引發(fā)關注
胡劍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源于9月26日一段名為《90后博士獲聘教授:我其實不是學霸》的視頻,。視頻中,胡劍作為華東交通大學首位90后教授接受采訪,。他表示,,自己并非學霸,“能夠有一點小成果,,可能更多還是因為我們比較用功一點或者說勤奮一點,,有好幾個月都是6點左右去實驗室,晚上12點才回宿舍,?!?br/>
視頻一經發(fā)布,,很快引發(fā)熱議。
校方因其科研業(yè)績突出聘用
事實上,,胡劍個人簡歷非常出眾,。根據華東交大材料學院官方網站消息,胡劍,,1990年生于江西南昌,,博士畢業(yè)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師從盧柯院士,,曾獲中科院“優(yōu)秀畢業(yè)生”,、中科院“師昌緒獎”、中科院“院長獎”特別獎等?,F為華東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生物材料學會生物醫(yī)用復合材料分會常務委員。主要從事納米金屬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揭示了納米金屬材料的結構-性能本征關系,,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Science》(《科學》)。
9月21日,,華東交大官方網站發(fā)布文章介紹該校舉辦2019(首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的具體情況,,其中明確介紹了學校引進胡劍的具體理由。文章稱,,論壇召開期間,,胡劍作為青年學者代表發(fā)言?!拔倚J孜弧?0后’教授胡劍博士,,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發(fā)表高水平文章,由于科研業(yè)績突出,,2017年7月來校后直接享受教授的績效工資待遇,,2018年又順利成為省聘教授?!?br/>
以第一作者在重要學術期刊發(fā)文
顯然,,能夠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周刊發(fā)文,成為胡劍獲聘教授的關鍵因素之一,。
據了解,,《Science》是美國科學促進會出版的一份學術期刊,系各國學術界公認的最權威學術期刊之一,。近年來,,國內許多高校都曾發(fā)布獎勵措施,鼓勵學者在《Science》發(fā)文。而在9月21日發(fā)布的相關文章中,,華東交大也曾提到,,校內教職工在《Nature》《Science》《Cell》等期刊正刊發(fā)表學術論文,將被獎勵40萬元,。
文章稱,,近年來華東交大惜才重才、愛才用才,,不僅從行動上愛護,,更從政策上保障:實行“年薪制”,在注重引育平衡的同時,,保障人才薪酬與聘期同步,;實施“塔青人才計劃”,打造“人才蓄水池”,,聘期內不設定課題,、文章、項目等具體考核要求,,在全國高校尚屬首次,;大幅度提高高水平教學科研成果的獎勵力度,國家科技獎一,、二等獎分別獎勵200萬元、120萬元,;在保持總體待遇全省高校領先的基礎上,,再次提高標準,對優(yōu)秀博士,,提供60萬—80萬元的住房補貼,、安家費和科研啟動經費,引進3年內,,直接享受副教授績效工資待遇等,;對長江學者、國家杰青等國家級人才,,提供不低于160萬元的年薪,;針對頂尖人才,設立“人才特區(qū)”,,一人一策,;同時學校在平臺、團隊,、家屬,、住房、子女就學等方面,加以側重,。
對話胡劍
不存在神童就是花的時間比別人多
9月27日,,胡劍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他介紹,,去年自己剛剛完成身份“升級”,,與愛人結婚,今年又成為新晉奶爸,。但因為主要精力都被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對妻女的關心、照顧就很不夠,,也因此常常心懷愧疚,。對于近日引發(fā)的網絡關注,他表示,,關注度也是一種動力,,推著自己不得不往前趕。
談成果
我覺得不存在神童
北青報:什么時候被聘為碩導的,?
胡劍:去年6月份的時候評的,。
北青報:評碩導需要參加面試嗎?
胡劍:不需要,。主要看業(yè)績的,,學術成果達標了,學校學術委員會通過就可以,。
北青報:那這次被評為碩導,,主要是依據你的哪些學術成果?
胡劍:主要是項目和論文兩項,。項目方面我是獲批了兩項國家級自然科學基金,,論文是在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ence》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論文,另外還發(fā)表了SCI一區(qū)論文3篇,。
北青報:年紀輕輕就有這么多學術成果,,有人評價你是“神童”,你怎么看,?
胡劍:我覺得不存在“神童”,。有些人走得快,就是花的時間比別人多,。勤奮肯定是最基本的,,還有就是堅持下去的毅力。搞科研肯定會遇到很多挫折,,有需要有毅力和決心走下去,。再就是運氣,,比如說遇到一個好導師。
談工作
與學生相差四五歲沒代溝
北青報:今年開始帶第一批碩士生了嗎,?
胡劍:是的,,今年帶了兩個碩士生。
北青報:和學生相處如何,?
胡劍:蠻好的,,學生差不多是1995年的,相差四五歲左右,,沒有代溝,。
北青報:學校和你年紀差不多的碩導、教授人數多嗎,?
胡劍:碩導的總體趨勢是在往年輕化發(fā)展,,碩導年紀跟我差不多的還蠻多的。教授相對來說難度大一些,,我是由于在《Science》上發(fā)表了論文,,被江西省破格提拔的。正常通過職稱評定的話,,要看資歷,,學校45歲以下的都沒有。
談關注
不得不往前趕
北青報:如何看待網友對你的關注,?
胡劍:不管是網上還是學校內,,都有一些好奇甚至懷疑的聲音。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最重要的還把本職工作做好,。
北青報:這種關注度影響做科研嗎?
胡劍:這種關注度對我來說是一種動力,,推著你不得不往前趕,我自己還是挺平常心的,。一直以來,,我在科研方面對自己還是蠻嚴格的。因為對一個科研工作者來說,,最精華的年紀就是在20多歲到40歲之間,,我現在就必須要把握每一秒時間,以后回過頭來至少我不會后悔,。
北青報:對未來有什么規(guī)劃,?
胡劍:我覺得最難的就是把科研工作堅持下來。其實如果能夠投入大多數時間潛心科研,,肯定會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