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將大熊貓放歸自然不是打開籠子那么簡單
視覺中國
本報記者李禾
*放歸被認為是解決目前大熊貓棲息地“碎片化”最快捷的手段,。
*將遺傳背景相似的大熊貓野化培訓后放歸到潛在棲息地,。
*通過人工修復改善大熊貓生活環(huán)境,加強孤立小種群間連通性,。
據(jù)江西省政府消息,,計劃在該省野外放歸中國國寶大熊貓。如該計劃實施成功,,江西將成為四川之外,,我國第二個實施大熊貓野外放歸的省份。
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diào)查顯示,,我國大熊貓主要分布在四川,、陜西、甘肅三省的部分山區(qū),。約75%的野生大熊貓分布在四川,,無論是種群數(shù)量還是種群密度四川都處于全國最高水平。目前,,我國野生大熊貓共有約33個孤立的小種群,,由于棲息地趨于“碎片化”,種群間不能很好地進行交流,,因此大熊貓放歸被認為是最重要,、最快捷的解決手段,。
作為大熊貓野外放歸地,要符合哪些要求,?怎樣放歸,,才更利于大熊貓的野外生存和族群建立?
打破種群孤立,、棲息地破碎放歸是最重要最快捷的解決手段
從1974年到2015年,,我國先后進行了四次大熊貓調(diào)查。從全國來看,,到2015年,,大熊貓分布區(qū)、棲息面積,、自然保護區(qū)和種群數(shù)量都有較大幅度增加,。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diào)查顯示,我國大熊貓主要分布在四川,、陜西,、甘肅3省的部分山區(qū)。約75%的野生大熊貓分布在四川,,無論是種群數(shù)量還是種群密度四川都處于全國最高水平,。
?原標題:大熊貓雪后“撒歡”11月18日,大熊貓“牧云”在雪地里散步,。 當日,,一場大雪過后的長春市氣溫驟降,吉林省東北虎園熊貓館大熊貓“牧云”卻不懼寒冷,,在冰天雪地里玩得不亦樂乎,。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牙齒是動物的重要消化器官之一,因此,,牙齒的健康對于野生動物的生存至關(guān)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