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二傳手”?
近日有研究認為,,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這項研究引發(fā)了學界一些爭議和討論。
對于廣大受眾來說,,我們能從科學研究中得到什么啟發(fā),?這項研究對于防控病毒有何啟示?
首先科普兩個概念——病毒中間宿主和自然宿主,。
中間宿主可以說是病毒從自然宿主傳播到人類過程中的“二傳手”,;
自然宿主可以理解為病毒“源頭”。
一個著名案例就是果子貍被認為是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冠狀病毒中間宿主,。
2003年5月25日,,一只果子貍突然出現在武漢新洲城關街頭,隨后被放歸山林,。新華社發(fā)
2002年至2003年出現SARS疫情后,,研究人員從野生動物市場上果子貍體內檢測到的病毒與人群中流行的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一致性達99.8%,,表明果子貍將病毒傳播給人類,。
但是,,研究人員認為果子貍不是SARS病毒在自然界的源頭,因為這種病毒同樣能讓果子貍生病,,說明果子貍同病毒難以“和諧共存”,。
針對野生和養(yǎng)殖果子貍的大范圍流行病學調查也顯示,大部分地區(qū)的果子貍并沒有感染SARS病毒,。
因此,,果子貍被認為參與病毒從自然宿主到人類傳播過程,是SARS病毒的中間宿主,。
SARS病毒源頭究竟在哪兒,?
歷經十多年調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2017年在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病原體》雜志上報告,,在云南省一個偏遠洞穴中發(fā)現攜帶SARS樣冠狀病毒的中華菊頭蝠種群,,從它們體內所含病毒毒株中找到人類SARS病毒的全部基因組組分,這些毒株基因頻繁重組可能形成了人群中流行的病毒,。
結論是,中華菊頭蝠被認為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就是病毒的源頭,。
圖片來自網絡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研究人員加緊對病毒溯源,。
石正麗團隊近日在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新型冠狀病毒與來源于蝙蝠樣本的一株冠狀病毒(簡稱TG13)基因相似,,兩種病毒序列一致性高達96%,。這一結果表明,蝙蝠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在自然界的宿主,。
有專家認為,如果蝙蝠是新型冠狀病毒自然宿主的結論成立,,蝙蝠冠狀病毒與人類新型冠狀病毒的差異意味著,,還存在一個或多個中間宿主,。
穿山甲是否為其中之一?
嶺南現代農業(yè)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與華南農業(yè)大學合作的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數據,認為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該團隊分析的穿山甲樣品中β屬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屬于β屬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從宏基因組拼接出來的穿山甲病毒序列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達99%,。
2014年10月2日,,穿山甲在新加坡夜間動物園亮相。新華社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