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上的長鼓咚咚響起的時候,一輪圓月正從西邊山嶺爬上來,,風雨廊橋上的紅燈籠也亮了,。
夜的大幕就是被光亮拉開的。月亮灑落的冷光清輝,、燈籠皴染的紅光紫暈,、穿村而過的麻江河上光波盈盈、山坡上的吊腳樓別墅流光溢彩……轉(zhuǎn)眼之間,,桐沖口這個大山深處的村莊就亮堂堂的了,。
村莊位于湘江源頭,是與粵桂交界的“湘尾”之地,,也是有著千年時光記憶的高山瑤寨,。環(huán)繞桐沖口村的山嶺并不險峻,卻草密林深,,100多戶磚房草屋散落此間,,少見的田地夾雜在山梁山谷之中。
我不是第一次來,,卻總有常來常新之感,。我入住的客棧出門就是公路,這是桐沖口村與外界聯(lián)系的紐帶,。從鄉(xiāng)政府出發(fā)的班車一天往返一趟,。往西去縣城是三個多小時車程,往東上高速是兩個多小時車程。山高路長,,山環(huán)水繞,,上山,進山,,下山,,出山。每次到來,,我都會沿山間公路漫無目的地走,。走到哪里,都有遇見,,遇見草木,,遇見鮮花,遇見疾馳的車,,也遇見獨行的人,。
一條脫貧之路,聯(lián)通著城市與鄉(xiāng)土,、過去與未來,。
“云隊,回來啦,!”
他發(fā)叢斑白,,壯碩的身影出現(xiàn)在村道上時,村民都停下腳步,,熱情地打招呼,,像久別重逢。離開之后,,他從不掩飾內(nèi)心的牽掛,,常想著法子回來走一走。每次回來,,村民與他毫不見外,,自家人不說兩家話。
他是外鄉(xiāng)人,,原姓劉,,后來改名云捷。大學畢業(yè)后,,進了湖南廣播電臺當記者,,后來成了湖南廣電的工會干部。學音樂專業(yè)會拉小提琴的云捷,,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到一個如此僻遠的山村來當扶貧工作隊隊長,。
他對鄉(xiāng)村并不陌生,到桐沖口村之前,,在郴州汝城扶貧兩年,。朋友說他是自己找累受罪,但他覺得幫一個窮山村改變面貌,,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回到單位后,,他又請求參加脫貧攻堅戰(zhàn),。2015年3月8日進山,,這次是永州市江華縣,,是離縣城很遠的桐沖口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