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西北部的白城市,,風景因水而異。
鄉(xiāng)間田野平坦開闊,,一道道水渠將珍珠似的湖泊泡塘串聯(lián),,一片片蘆葦金黃錯落,,呈現(xiàn)別有韻味的初冬景象,。
白城長期干旱,土地鹽堿化、沙化嚴重,。有水則興,,無水則荒。如今,,河湖連通工程的實施,,讓白城形成“水網(wǎng)”,煥發(fā)綠色生機,。
河湖互濟,,再現(xiàn)良好生態(tài)
從白城市鎮(zhèn)賚縣建平鄉(xiāng)進入莫莫格濕地,能看到公路兩旁的蘆葦叢和湖泡間,,野鴨在水面上游動,、覓食,成群結(jié)隊的大雁從天空中飛過,。
“野鴨,、大雁是這里常見的鳥類。前不久,,我還在這里拍攝到5只雪雁,,這可是多年未見的稀客啊?!辨?zhèn)賚縣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潘晟昱說,,他曾一度擔心濕地消失,再也無鳥可拍,、無鳥可護,。
白城位于嫩江平原西部、科爾沁草原東部,,曾經(jīng)江河交錯,、有700多個自然泡塘。然而,,因連年干旱缺水,,2000年以來,白城8條較大的河流中有7條連續(xù)多年斷流,,濕地面積萎縮40%以上,,90%的湖泡干涸?!澳駶竦孛娣e曾經(jīng)縮小70%,,來此停歇的遷徙白鶴僅剩500多只?!迸岁申呕貞?。
全縣較大的自然泡塘——洋沙泡,,在2010年以前,也曾幾度干涸,。潘晟昱說:“泡底嚴重鹽堿化,,沙土隨風彌漫,整個成了‘揚沙’泡,?!?/p>
轉(zhuǎn)機始于2013年,吉林省啟動西部重大生態(tài)水利工程——河湖連通工程,。白城在全省率先開工建設(shè),,通過修建泵站、渠道等,,連通水庫泡塘124個,,把嫩江、洮兒河,、霍林河等河流汛期的富余水資源存蓄到天然湖泡和濕地中,,擴大水域面積,形成水系網(wǎng)絡(luò),,打通水循環(huán),。
在鎮(zhèn)賚縣東北角的嫩江邊,白沙灘泵站將嫩江水提到8米高的“引嫩入白”總干渠,。50多公里的總干渠由東向西貫穿鎮(zhèn)賚縣北部,,將一渠活水輸送到洋沙泡,使之變成水域面積4000公頃的水庫,,再難“揚沙”,。與總干渠相連的多條支渠,把嫩江水引入灌區(qū),、濕地和城市,,多余的水在鎮(zhèn)賚縣南部匯集,回到嫩江下游,。
金秋時節(jié),陜西省大荔縣安仁鎮(zhèn)小坡村的路邊地頭,,家家擺起冬棗攤,。“今年的冬棗皮薄脆甜,,價格特別好,。”棗農(nóng)張夏存臉上滿是喜悅,。
遠看一片水藍藍,岸邊鮮花紅艷艷,,在山東省威海市羊亭河濕地公園,,從外地來威海定居的王女士說:“威海生態(tài)真不錯,公園非常多,?!?/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