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中,有把青春定格在大山深處的李莎,。李莎是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9屆本科畢業(yè)生,、第二十一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生前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小學支教,。她翻山越嶺,,走兩個小時的崎嶇山路去家訪;關(guān)心班上每一個孩子,打開留守兒童的心扉……
李莎把生命留在了她深愛的土地上,,而她的精神將一直延續(xù)下去,。在她背后,成千上萬的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在這場青春接力中不斷奮進,。
志存高遠腳踏實地
“去往祖國需要的地方”
“早一秒拿到抗體,就能多一分戰(zhàn)勝新冠病毒的把握,!”清華大學醫(yī)學院博士研究生單思思一直在科研戰(zhàn)疫一線爭分奪秒,、攻堅克難。
單思思所在的張林琦教授課題組,,在疫情暴發(fā)初期立刻組建了科研攻關(guān)團隊,,剛放假回家一天的單思思第一個報名,趕回實驗室投入工作,?!坝贸晒捣《荆S護人民的生命安全,,青年科研工作者責無旁貸,!”
加入團隊以來,單思思每天都“泡”在實驗室里,,生產(chǎn)抗體,、檢測抗體功能、進行動物實驗,,上千次重復實驗操作,,每天基本都是連軸轉(zhuǎn)。如今,,單思思依然在努力工作,,運用科學武器為戰(zhàn)勝新冠肺炎疫情繼續(xù)奮斗。
“我希望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yè)之中,,努力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來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祖國貢獻青春力量?!眴嗡妓颊f,。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李海超的志向,則與海洋強國夢緊緊相連,。他在科研中緊密圍繞國家高端裝備及國防建設(shè)需求,,依托學校船舶與海洋工程一流學科,深入開展艦船結(jié)構(gòu)振動噪聲預報與控制研究,?!拔乙獔远ㄐ拍睿实强茖W高峰,譜寫青春的樂章,?!彼f。
“西部需要我,,基層需要我,,那我就去往祖國需要的地方!”騰格里沙漠的綠意,,見證著上海交通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劉智卓的理想,。幾年來,他組織近800人參與治沙行動,,共制作方格10萬余個,,固定黃沙2000余畝,植樹3000余株,,“交大林”開始在大漠扎根,。劉智卓還推廣治沙新模式,把肉蓯蓉種植和防風固沙結(jié)合在一起,,助力當?shù)孛撠毠浴?/p>
“我是駐守過西藏的軍人,,西藏是我夢想開始的地方?!蔽錆h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學院學生聞健動情地說,。幾年前,他主動申請去西藏服役,。退役復學后,,志愿服務(wù)成為聞健新的“戰(zhàn)場”:軍運會賽場,他是志愿者,;征兵入伍,,他是宣傳員;到鄉(xiāng)村支教,,他是好老師,;無償獻血52次,他挽救生命……“我將時刻準備著,,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
《人民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藍圖已經(jīng)繪就,,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用奮斗開啟下一個15年”“為民族復興貢獻青春力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中國未來發(fā)展藍圖,,指明前進方向,在廣大青年中引起強烈共鳴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題:綻放奮斗光芒,,激蕩青春力量——記2020年“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上)新華社記者以青年力量,追逐遠大夢想,,綻放奮斗光芒,,這是青春最美的模樣。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題:綻放奮斗光芒,,激蕩青春力量——記2020年“最美高校輔導員”“最美大學生”(下)新華社記者無懼風雨,、勇挑重擔,用不懈拼搏奏響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