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隆冬,,北風狠勁兒刮,郭建軍穿上大棉襖,,戴上雷鋒帽,,鐵锨肩頭一扛,剪刀口袋一揣,,踩著綿軟的沙丘,,走進了毛烏素沙漠,。他要做啥?修枝剪杈,。
“大漠里種樹,再苦再累,,也不能退,。”今年50歲的老郭憨厚一笑,。
2020年,,憑著這股子韌勁兒,,他一口氣在大漠里新栽了3萬株樟子松。
老郭人稱“犟板筋”,。村里人都說,,老郭認準的事,八頭牛也拽不回,。老郭所在的村子叫毛團村,,地處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毛烏素沙漠南緣,?!瓣癜褰睢崩瞎蛐【驼J準一個理:要把日子活出味兒,,就得種樹。
這話其實是老郭的祖父郭成旺說的,。郭成旺今年100歲,,當年也是“犟板筋”。1984年,,他帶領兒孫開始治沙時,,老郭還是個跟在隊尾趕騾車的少年,。那陣子,毛烏素黃沙蔽日,、狂風嘶吼,,大漠每年前移十幾米,向南蠶食毛團村,?!俺鋈ダ绲兀L沙一刮,,把壕溝全埋了,。犁不成只得回家,到屋門口才看清,,人回來了,,牛不見了?!?/p>
那一年,,年過花甲的郭成旺發(fā)動全家30多口人,簽下4.5萬畝治沙合同,,要進沙窩里種樹,。“有時栽一坡楊樹枝,,轉(zhuǎn)過夜去看,,整個沙梁都吹跑了。咱就再栽,、再種,!不信勝不過它!”郭成旺說,。
一晃30多年,,當初種下的上百萬株楊樹、沙柳,,早已郁郁蔥蔥,。近些年,祖父,、父親年邁,,郭建軍又扛起了4.5萬畝林場的“綠色大旗”。
“爺爺種楊樹,,控制了流沙,。我種松樹,要讓林子四季常青?!?020年開春,,老郭叫上幾位幫工,開著大卡車運回一捆捆松苗,。遠遠望去,,林場里碗口粗的老楊樹,枝干日漸蒼老,;樟子松套種其間,,新苗嫩芽抽綠,生命力盎然勃發(fā),。
春日好時節(jié),老郭叫回兒子郭濤搶農(nóng)時,。郭濤25歲,,戴著黑框眼鏡,文質(zhì)彬彬,??雌饋砟昙o輕輕,卻是“老把式”了,,躍上一人高的輪式拖拉機,,左手扶方向盤,右手利落掛擋,。
“從小耳濡目染,,看見樹苗就親近?!惫鶟鸟{駛室后,,配有自動打坑機,5秒打一個樹坑,。老郭緊隨其后,,栽苗培土,父子配合默契,。2020年,,算上新種的數(shù)萬株幼苗,林場的樟子松已達40萬株,。
“第一步栽楊樹,,求‘生’。第二步種松樹,,求‘綠’,。”郭濤向老郭提議,“下一步,,該種果樹,,求‘富’?!毙』镒油型獾嘏笥鸭膩韼资昶咸衙?、上百株桃樹苗。
大半年下來,,實驗田里一尺出頭的幼苗,,個個躥到了一米高?!?020年在沙漠里試果樹,,真是頭一遭?!笨粗謭龅摹靶陆茏鳌?,父子倆樂開了花。
時光流轉(zhuǎn),,昔日毛烏素沙進人退,,寸草不生;幾代人辛勤澆灌,、揮灑青春,,終換來林海茫茫。有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這意味著,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陜西版圖上“消失”,。幾十載光陰,,無數(shù)名治沙英雄接續(xù)奮戰(zhàn),攜手將陜西的“綠色版圖”向北推進了400多公里,!
這個好消息,,老郭是從電視上得到的。他趴在爺爺耳朵上,,一字一句講給老人聽,。百歲的郭成旺點點頭,眼眶有些濕潤:“沙窩風再大,,咱都沒怕過,!它把咱騾車掀翻,咱就把它攆跑,!”
正值寒冬,,站上沙梁眺望,,楊樹林一望無際,虬枝蒼勁,;樟子松探著腦袋,,迎風搖曳。林場的沙梁上,,矗立著一根木頭旗桿,,一面五星紅旗迎風招展?!霸诹謭錾龂?,我們已經(jīng)堅持了20多年?!崩瞎f,。
大漠蒼茫,碧空如洗,,各類草木在沙漠深處蔓生,,點點綠意,更襯得這抹紅色格外鮮亮,。
《人民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國際形勢嚴峻復雜,國內(nèi)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艱巨繁重,,新冠肺炎疫情給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帶來嚴重沖擊
2020年,,我國載人深潛事業(yè)取得重大突破?!皧^斗者”號把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注在了世界海洋最深處,深潛人用奮斗換來了收獲滿滿的一年,。葉聰,,“奮斗者”號總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