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撞鳥”的危險性高嗎,?鐵路列車也要防鳥撞嗎?一文了解
我們都知道,,在機場跑道附近見到鳥是非常危險的,,飛機撞鳥是威脅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破壞力主要是來自飛行器的速度,。而動車和高鐵,,速度也不低。這兩天就發(fā)生了一起列車撞鳥事件,,昨天(18日),,鐵路南京站官方微博發(fā)布了“關于D3014次列車撞鳥臨時停車的情況說明”。
正值春運,,“列車因撞鳥臨時停車”也在網(wǎng)絡上引發(fā)關注,,那么,鐵路列車也要像飛機一樣防鳥撞嗎,?
近日,“列車是如何撞到鳥的,?其瞬時撞擊力有多強,?”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西南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黃德青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實際上,,對于高速行駛的列車來說,,遭遇鳥類等飛行物撞碎的事故并不少見。
黃德青:全國鐵路網(wǎng)特別是我們的高速列車過隧道,、穿崇山峻嶺,,在各種生態(tài)環(huán)境中都會遇到鳥群分布比較豐富的地方。我們高速鐵路網(wǎng),,有一定的可能遇到這種特殊的事情,,臨時限速、降速甚至停車,,本身也是一種保護機制,,通過人為的主動調(diào)控,緩解異常的擾動,。
據(jù)了解,,鳥兒在飛行中躲避障礙主要靠視覺和聽覺判斷,而列車在線路上的運行速度非???,當普通鳥類發(fā)現(xiàn)列車時,往往已經(jīng)無法避免,。
記者搜索發(fā)現(xiàn):
2013年6月,,一列由杭州南開往北京的高鐵,也曾發(fā)生過鳥類撞到擋風玻璃情況,。在當時的事故中,,因玻璃大面積開裂,列車行駛至南京南站后全體乘客換車,,受傷列車則進行修理,。
2023年3月,一輛由四川廣元開往湖北漢口的列車也因撞上鳥類,,造成臨時??考昂罄m(xù)列車順延晚點的情況。
那么,,相對于“飛機撞鳥”帶來的影響,,大家同樣關注,列車遇到類似情況后,,鳥類給列車帶來的瞬時沖擊力有多大,?由此帶來的危害可能有哪些?江西南昌車輛段南昌西動車組運用一所診斷工程師鄧梁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當列車運行速度達到300km/h,,0.25公斤的飛鳥可產(chǎn)生相當于1000公斤的重物撞擊力,。
也就是說,,一只小鳥會瞬間化身成一顆“子彈”。那么,,我們的列車防撞擊性能如何呢,?鄧梁材介紹,根據(jù)相關測試:1公斤重的飛鳥以400km/h的速度撞擊時,,撞碎高鐵列車玻璃的概率不會高于5%,。可查公開資料還顯示,,投入運行的CRH380A動車組,,前風窗玻璃能夠經(jīng)受得住1千克鋁彈以540km/h的速度撞擊而不被穿透。
一位鐵路運行部門的工作人員進一步解釋,,即使沒有鳥類的影響,,在300公里的時速下,車頭受到的空氣阻力也非常大,,像不停地穿越磚墻,,因此高鐵列車的車頭擋風玻璃必須采用足夠堅硬輕便的多層設計,確?!皥圆豢纱荨?。正因為機頭相對封閉且有很強的防護措施,飛鳥碰撞對司機和乘客的直接威脅相對較小,。
當然,,如果飛鳥撞擊的是列車其他部位,例如受電弓——也就是列車車頂上像小手臂一樣的裝置,,它連接列車和電網(wǎng),,讓高鐵在滑行狀態(tài)下得到供電,一旦它遭到撞擊,,也會對列車造成影響,;此外,如果在高原地區(qū),,氣候,、氣壓的變化,也在考驗列車的抗擊打能力,。但和“飛機撞鳥”比較,,“列車撞鳥”危險性相對較低。
福州動車段技術科副科長胡敏平:因為輪子和鋼軌是有貼合度的,,如果撞鳥,,不會有像失去動力的這類影響。但是,如果飛鳥撞擊的是受電弓這個部件,,就看會不會影響到取流,。
正因為此,對于車輛設計及鐵路運行部門來說,,“防鳥”“驅(qū)鳥”始終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從列車運行的角度,,對此類事件均有排險,、應急的要求。
胡敏平:我們每個車站有個隨車機械師,,他們要對這個部件進行判斷,,排除風險后,才允許行車,。我們段自己都會出一套應急流程,,比如受電弓撞鳥以后,怎么匯報,、怎么判斷,,判斷完之后怎么確認,有一套應急處置的流程,。
從供電段維護的角度,,則需要有更多的驅(qū)鳥裝置和措施。一位接觸網(wǎng)工工長介紹,,鐵路沿線的電桿,、接觸網(wǎng)支柱等裝置,結構堅固,、穩(wěn)定,,常常吸引許多鳥類筑巢,在一些候鳥越冬棲息地,,甚至需要每天對線路內(nèi)的驅(qū)鳥裝置進行檢查,,防止鳥類筑巢或碰撞列車,引發(fā)線路跳閘斷電事故,。
據(jù)工作人員介紹,,這里的設備種類比較多,不同設備上用的方式也不一樣,,在隔離開關的設備上使用的,,主要有三種:
一種是超聲波的驅(qū)鳥裝置。
一種是風車式的,,它上面裝了反光片,,風一吹或者鳥飛過來的時候,氣流帶動它就會轉(zhuǎn),,反光片就會一直閃光,把鳥嚇走。
還有就是涂一些液體驅(qū)鳥劑,,讓鳥遠離那個地方,。
還有一些裝置上面也會裝一些別的東西,比如防鳥板,,把平面變成一個斜面。還有驅(qū)鳥刺,把這些地方變成不利于落腳的點,。
西南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黃德青提示,從乘客的角度來說,,不必對“列車撞鳥”過度擔心:老百姓不用太擔心,,從材料、結構甚至感知層面,,實際上我們都有一套技術規(guī)范來保障我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