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貧困的帽子不光彩”
菅峻青
“貧困戶里還真有不要錢,、不要物的,!”山西省岢嵐縣文化局副局長馬曉明就碰上了這么一件“奇事”,。
岢嵐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fā)重點縣,??h里扶貧工作會一開完,,馬曉明就趕往水峪貫鄉(xiāng)娘娘廟村,與他幫扶的3家貧困戶對接,。第一次上門“認親”,,總不能空著手,臨行前,,他帶了600元錢和3袋白面,。可入戶“認親”卻出了點意外前兩戶都高高興興地收下了,,到了劉順喜家卻被拒絕了:“吃救濟,,餓斷氣。當貧困戶不光彩,,我不能要,!”
馬曉明很納悶,當了20多年干部,,慰問了不少困難戶,,只有嫌少的,還真沒碰上不要的,。他仔細觀察老兩口穿著打扮,,雖不像城里人時髦,卻收拾得干凈利落,。坐在炕頭上抬眼掃了一圈,,窯洞里干干凈凈,,爐臺、炕沿擦得黑亮黑亮,。窯洞雖然有些落伍,,但透出一股精氣神。
“難道是村干部搞錯了,?”他問,。
“沒錯。這幾年兩個兒子接連娶媳婦,,日子一下緩不過勁來,。”劉順喜邊說邊翻著雙手,。
“大兒娶媳婦花光家里的積蓄,,二兒娶媳婦還欠下7萬多元饑荒。2014年抱上小孫子,,去年又添了個孫女,,雙喜臨門,但手頭緊了,。咱倒是不想當貧困戶,,可村干部一算賬,沒過貧困標準線,,唉,!”倔強的劉順喜一臉愧色。
“脫貧還得靠自己,,不是吹牛,,再過兩年我準能翻起來!”劉順喜邊說邊算了筆細賬:“我和二兒種的40多畝地,,除了留足全家吃的,,每年能富余3萬塊錢。過兩年等孫子,、孫女利索了,,二兒也能出外打工,每年最少還不收入四五萬元,。你相信我了吧,!”
打消疑慮,馬曉明被打動了,,他對扶貧充滿了信心:“貧困戶里也不乏有志者,。只要有志,再加上好政策,,就一定能脫貧,。”
在與村民交談中,,馬曉明想好了娘娘廟村的扶貧計劃,。他說,下一步,,先幫村里修條水泥路,,讓農(nóng)民的山貨直接賣到城里。接下來,,要在村里開展培訓,現(xiàn)在縣里大上旅游項目,,年輕人只要學會壘墻,、鋪地技術,就不愁掙錢,!另外,城里的月嫂,、保姆吃香,,把村里年輕婦女組織起來,學炒菜,、做飯,,能炒幾個像樣的菜,又能照看孩子,,還愁掙不到錢,?再不行,讓他們學會做豆腐,、做碗饦,也能做個小買賣……
馬曉明不虛此行,。窮而有志的劉順喜教育了他,,原來感覺沉甸甸的扶貧擔子,現(xiàn)在輕松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