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wǎng)1月28日電(記者畢楠)正值新春佳節(jié)之際,中原大地上的河南省登封市沉浸在一片喜氣洋洋的新年氣氛中,,市民們在家里享受著豐盛的美食來慶祝農(nóng)歷雞年的到來,。在這里,,不少市民家的餐桌上少不了一道主食,,就是熱氣騰騰、外焦里嫩的芝麻焦蓋燒餅,。
孫江林燒餅店里的“開口笑”燒餅,。圖片為提供
焦蓋燒餅是登封市最有代表性的特色食品之一,也是登封市所獨有的美食,,特點是焦黃酥脆,圓形厚墩,,表面焦黃,,底面干酥,,內(nèi)層酥軟,焦面上全是脫殼芝麻仁,,焦蓋可以揭起來吃,香味撲鼻,,可以直接吃面餅,,或者里邊夾豆腐串,,煮雞蛋等。
講起燒餅的起源,,還有一段歷史故事,。相傳南宋時期,抗金名將岳飛來登封吃飯,,來到一家店里,,由于店主對岳飛仰慕已久,執(zhí)意不要其飯錢,,最后岳飛還是堅持如數(shù)把飯錢給了店主,。后來聽說岳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罪名陷害致死,店主非常氣憤,,又苦于報仇無門,,就把自家面餅制成烏龜形狀,在火上烤,,起名叫秦檜,,還把燒餅中間夾層做成油旋,吃時把燒餅從中間掰開先吃油旋,,后再把烤得焦黃的芝麻蓋揭下來吃,,邊吃邊咒罵:秦檜秦檜你是鱉,狼心狗肺如蛇蝎,,吃你的肉,,喝你的血,然后再把你的蓋來揭,。事實上把烏龜形燒餅放火上烤,,發(fā)現(xiàn)烏龜?shù)念^尾都縮回去了,,所以后來就演變成現(xiàn)在的圓形燒餅了,。
孫江林(右)在教徒弟制作焦蓋燒餅。圖片為提供
目前登封市做燒餅的店至少有200家,,但正宗的焦蓋燒餅卻少之又少,,其中孫家燒餅被認為是最正宗的登封焦蓋燒餅。相傳以前家住登封市的孫栓柱為求得謀生門路,,跟一位師傅學(xué)來了制作燒餅的手藝,,后來經(jīng)過潛心研究而不斷完善形成一門特有的手藝。孫栓柱心地善良,,為人厚道,,經(jīng)常幫助處于危難中的受苦人,而其從小父母雙亡,,家境貧窮,,未能娶妻,,也沒有兒女承接此業(yè)。族人孫西堂等三人多次上門拜師懇求學(xué)藝,,孫栓柱看他們青春年少,,身體卻骨瘦如柴,生活困難,,就收他們?yōu)橥?,使他們多了一條活命的路子。他們都很尊敬師傅,,虛心求教,,勤奮用功,白天炕饃,,穿街叫賣,,晚上磨面搓芝麻,雖收入不多,,日子還算順暢,,把登封焦蓋燒餅一代代傳承了下來。
2013年孫江林從其91歲的父親孫大洞手里接過“燒餅板”成為焦蓋燒餅的第六代傳承人,,而孫大洞正是從其父親孫西堂那里繼承來的手藝,。孫江林表示真正的登封焦蓋燒餅應(yīng)該是“放那兒能滾,敲著能響,,外焦里嫩”,,而且“今天買回去,明天吃仍然酥脆,,沒牙的老年人把面餅放在嘴里即化”?,F(xiàn)年60歲的孫江林從15歲就開始學(xué)做燒餅,做了這么多年燒餅,,就想著能堅持把焦蓋燒餅這門傳統(tǒng)手藝傳承下去,。做燒餅是門辛苦活、體力活,,揉面,、炕燒餅等步驟都需要人工來完成,經(jīng)常需要在店里從早到晚站一整天,。而且孫家燒餅為保持傳統(tǒng)燒餅的原汁原味,,其制作工序更加講究,一點馬虎不得,。孫家燒餅最有名的是起酥饃,,或者叫開口笑,芝麻焦蓋在出鍋后會翹起來,,這門手藝作為祖?zhèn)骷妓嚵鱾飨聛?,是別家燒餅所沒有的,。
孫江林介紹說,制作燒餅時通常需要前一天先準備好發(fā)面,,并把芝麻泡上,,芝麻選用的都是飽滿且油脂大的春種芝麻。第二天把發(fā)面和死面和在一起,,加堿揉,,而這個比例也需要靠經(jīng)驗來掌握,根據(jù)季節(jié)變化也不一樣,。揉好的面弄成一節(jié)節(jié)的,,用燒餅板按好,再用透氣的鑼把面餅的一面粘上芝麻,,然后開始放鏊子上烤。一般從放進鏊子到出鍋需要20分鐘,。
因為常年做燒餅,,孫江林得了腰椎間盤突出,中間休養(yǎng)了幾年。后來2011年焦蓋燒餅被申報為鄭州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孫江林又把店重新開了起來。
“現(xiàn)在申報為非遺以后,,有政府的支持和保護,包括文化館也幫助我們出去展銷推廣,,覺得自己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孫江林對中國日報記者說,“咱們和別人不一樣,,因為不僅是賣燒餅,,作為祖?zhèn)?,還承擔著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的任務(wù),。”
所以孫江林開燒餅店并不一味地追求數(shù)量,,一天用四或五袋面,打完就結(jié)束營業(yè),這樣的話一天大概能打700-800個燒餅,,即便這樣也經(jīng)常是供不應(yīng)求。另外,,孫江林規(guī)定店里每周二休息一天,,進行個人衛(wèi)生整理和休整,并不提倡沒日沒夜地去打燒餅,。賺錢不是唯一目的,,傳承才是根本。
日前通過各種新聞媒體的傳播,,焦蓋燒餅的名氣越來越大,已經(jīng)成為登封十大文化符號之一,。俗話說來登封,一看少林,,二吃燒餅,,說的就是來登封市,不僅要看古今名剎少林寺,,還要吃本土特產(chǎn)焦蓋燒餅。
問到是否考慮開網(wǎng)店賣燒餅,,孫江林表示說目前因為包裝問題暫時不考慮網(wǎng)上售賣,,因為現(xiàn)有的物流包裝勢必會影響到燒餅原有的口感和質(zhì)量,如果因為長途運輸使用真空包裝,,外觀也會改變,所以暫時只在本地售賣,。
孫江林的姐姐在制作燒餅。中國日報網(wǎng)記者畢楠攝
另外,,孫江林表示制作燒餅的面粉與本地水土,、小麥生長期等有關(guān),,如果把店開到外地,,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傳統(tǒng)燒餅的口感。
登封市近年來越來越重視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工作,,據(jù)梁海潮,,原河南省登封市文化館館長介紹,登封市從2006年開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全面普查和整理工作,,目前有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兩項,,少林功夫和登封窯,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15項,,鄭州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36項,,登封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100多項。
“單靠個人的力量去保護和傳承是不夠的,,需要政府的支持,,包括場地、資金,、人員配置等方面的支持,,如果不去幫扶的話,這門手藝很有可能失傳,,即便不失傳,,可能也變味了?!遍L期以來潛心研究中原民俗的梁海潮在接受采訪時說,。
伴隨著芝麻焦蓋燒餅的香味和濃濃的年味兒,登封市民又度過了一個祥和的春節(jié),,但愿若干年后,,大家還能品嘗到最正宗的登封焦蓋燒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