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川建議,,孩子應(yīng)該多換位思考,,比如說,你有這么一個兒子,,半年沒見了,,一回家就是整天熬夜晚起,打游戲玩手機,,你是不是會懷疑,,這是不是個假兒子?也不怎么貼心,,也不過來幫忙,,就知道低頭摳手機,,這個臭小子在學(xué)校是不是也是這樣?于是不滿,,于是嘮叨,,于是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怎樣才能不被爸媽“嫌棄”呢,?徐川給了幾條建議:每天抽點時間陪陪父母,,聊聊天,講講你在學(xué)校的好玩的和不好玩的事情事情,,哪怕吐吐槽,,他們也有參與感。另外,,有點眼力勁兒,,偶爾參與集體活動和勞動,陪媽媽逛逛超市,,陪家人包包水餃,,吃飯時不要盯著手機。(文中受訪學(xué)生為化名)
家長才是最容易滿足的“孩子”
從剛放假回家好吃好喝,,被爸媽伺候著,,到幾天后各種被“看不慣”,很多學(xué)生們表示無法接受,。
然而,,大學(xué)生捫心自問,自己有沒有意識到,,父母的抱怨其實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關(guān)心,。他們嘮叨你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其實是希望你養(yǎng)成有序的作息習(xí)慣,,從而擁有更健康的身體,;他們埋怨你房間像狗窩,也是希望培養(yǎng)你的自理能力,,等他們沒辦法貼身照顧你的時候,,你能獨擋生活中的困難。這一切,,其實都是源自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作為晚輩,,可以少一些抱怨,,多一些體諒嗎?從小事做起,,應(yīng)該不難,。
比如,夸夸父母燒的飯菜美味,幫他們做做家務(wù),,陪他們出門壓壓馬路,,這些“小心思”都能讓家長開心一整天。對比我們,,家長才是最容易滿足的“孩子”?。?/p>
網(wǎng)友:當(dāng)你有了孩子,,就會明白,。。,。
@yoyo:我媽:你手機長手上,?
@叮咚:何止是狗窩啊,簡直是豬窩?。,。?/p>
@月亮上的Angeliccca:就是都這樣,,這一定是我的媽,。
@QinininQininin:我都畢業(yè)很多年也依然被嫌棄。
@喲1呵:才回家兩天不到,,就想離開了,!真是假家。
@恒昌匯財~周長宏:確實是這樣的,。兒子回來,,剛下火車,就說放假在家要學(xué)著做飯炒菜,,說的一本正經(jīng),。可是我內(nèi)心里就沒指望,。他是說的多,,幾乎不能完成的??词謾C打游戲成了常態(tài),。偶爾也順勢開導(dǎo)幾句。但依舊沒有改變,。后來也就不提了,。
@文:等你有孩子了你就知道現(xiàn)在的你有多混蛋!
@:剛剛畢業(yè)的碩士生,,以后在外工作,,跟爸媽在一起生活的時間越來越少了,,這次回家,一個人把家里收拾了一遍,,幫爸媽做飯,,陪媽包餃子,自己能干的就干,,父母年紀(jì)大了,,能讓他們少干一點兒是一點兒。過去我也埋怨過媽媽,,也是嘮叨著讓我起床,,吃早飯,隨著一年年自己也大了,,知道了父母當(dāng)初的良苦用心,,他們養(yǎng)育我的不易?;剡^頭來想想,,我們很多地方還是應(yīng)當(dāng)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