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可怕的不是這些言論,,而是這背后折射的人心,以及就此反映出來的社會心理機制,。
如果不對這種漠視生命的冷血邏輯保持警惕,,那么就要準備迎接一種更壞后果的到來!
《鳳凰評論:老虎咬人,,到底什么是規(guī)矩,?》(文丨劉遠舉)
鍵盤上的圍觀者們沒有見到遇難者家屬妻兒與年老的父母,,如果缺乏共情能力,,自然同情不起來,然后,,所有的情感都用來借嘆息老虎,,鄙視與憤恨不守規(guī)矩者,以表達自己的規(guī)則意識,。
如果一切按規(guī)矩來,,在消費者的博弈之下,,動物園的事后救援會更高效、更專業(yè),;在各方法律的博弈之下,,動物園還能有自己的麻醉槍。規(guī)則之下,,人才能定出合理的價格,,而合理的價格,才能倒逼出足夠的措施,。這些道理都很簡單,。西方消費者的集體訴訟、巨額賠償都是典型的例子,,雖然這些例子有些過了,,但中國的問題顯然不是過,而是不及,。
為什么很難有同情心,?
此次老虎咬人事件,事實已經很清楚,,從情緒和道理來講,,輿論的“一邊倒”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得不思考的一個現象是:
對一個死去的人,,為什么沒有一點同情心,?很多人都很納悶,以前就算是一個殺人犯被處死,,自己也是有同情心的,。然而對于一個枉死于虎口的同類,我卻變得冷血了,。問題出在哪里,?
這真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事實上,,這兩天不少人已經開始反思,,自己為何會有這種”麻木“的心態(tài),或許對于整個輿論面貌是個很好的解釋,,熊培云寫道:
和很多人一樣,,我反感那位游客不尊重游戲規(guī)則,被老虎咬死完全是自尋死路,。我也同情弱者,,但這里的弱者不是網羅天下、暴殄天物的人,,而是被人當作奴隸關押起來的猛虎,。
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我完全不知道被咬死者姓甚名誰,,無法與他的命運形成一種共情,。他只是一個“咎由自取者”,一個沒有溫度的符號,。而我對老虎的命運卻要熟悉得多,。老虎本是獸中之王,象征著自由,、強力與威儀,,但在人類面前,它只是落難的英雄,。人類虛情假意地保護它,,只是因為它快滅絕了。
更真實的理由是我對人類殺戮與虐待生靈心存不滿,。我雖然同為人類,,但時常羞愧難當。在《追故鄉(xiāng)的人》一書里,,我談到自己對老家某些漁獵者的深惡痛絕,。當農民把電網、炸藥尤其是毒藥送到水里將池塘,、水庫里的老老少少一網打盡時,,我看到的是人類曠古未有的貪欲與惡毒。有一次與朋友偶爾聊及此事,,我竟忍不住痛哭起來。也是這個原因,,早些年聽說有人在炸魚時被炸斷手指,,我?guī)缀鯖]有一點同情。心想“人在做,,天在看”,這也算是“惡有惡報”了,。
此地類似的惡毒同樣浮現于脈脈溫情之日常,。記得若干年前,我隨一位朋友去她家作客,。朋友家養(yǎng)了一條母犬,,一進屋我就聽她說“媽媽回來了”、“媽媽回來了”,。但當她和我說起這條母犬已被她送去閹過時,,我就特別想問她,“為什么不讓它給你抱個外孫子,?”
話說回來,,對于動物園里被咬死的游客,我并非不同情其悲慘的命運,,只是我憎惡人類的種種惡毒太深,,而這種憎惡淹沒了我內心的同情。注意,,此刻是抽象的人類壓倒了具體的個人,。如此一來,這位游客只不過是將人類的不道變成了肉身(“不道成肉身”),,將自己送到了受虐的動物面前,。
在這場贖罪儀式中,被食者仿佛變成了為人類贖罪的祭品,。也許我內心有這種隱秘的愿望吧,,我知道這種獻祭是殘酷的,但它讓我內心獲得了剎那的安寧,。是在報復人類嗎,?那一刻,我竟分不清自己的所思所想是人類良知的覺醒,,還是人性的幽暗,。或許兼而有之吧,。生而為人,,一方面,我為人類的惡行感到羞愧,;另一方面老虎吃的只是別人,,而不是我。在這場贖罪游戲中,,我沒有付出任何代價,。
部分資料參考:融媒觀察、傳媒評論,、新京報、鳳凰評論,、冰川思想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