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代無法感受溫暖,,當生存都存在問題時,,感情也許真的無法保障,造成老人對生活孤寂和無奈,。親情的冷漠卻沒有相關的法律來制裁,,道德的缺失和淪喪,讓人義憤填膺,。
六,、大病問題
前不久,,村里我的一個親戚離開了人世。還不到50歲就得了腦梗,,在銀川的醫(yī)院治療后,,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是因為昂貴的費用,,后期中斷了治療,,徹底導致半身不遂,,最終倒在了抗爭病魔的路上。
雖然現(xiàn)在我國實行了農村合療以及大病救助制度,,但是對于真正得了大病的農村人來說,,一是救助能否到位,,到位多少是未知數(shù),,二是即使到位,,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一場大病,就是一個家庭的變革,,少則幾十萬元,,動則上百萬元的醫(yī)療費用是沉重的負擔,,讓原本小康的家庭徹底返貧,而且債臺高筑,,許多農村人不得不放棄治療,慢慢的等待著死亡的臨近。人死了,,錢也沒了,。
七,、傳統(tǒng)習俗的崩解
現(xiàn)代文明制度的沖擊以及城鄉(xiāng)一體化的逐漸推進,導致原有鄉(xiāng)土體系的崩潰,。農村的“三叩九拜”已不復存在,城里的冷漠,、傳統(tǒng)文化的缺失,、西方文化的侵蝕,,讓城里的體系變得畸形,,真正適合我國城里的體系卻沒有建立起來,,沒有信仰,,沒有宗教,吞噬著靠老一輩人以“道義”維持的老本,,讓人匪夷所思。正所謂城里人不像城里人,,農村人不像農村人,倒像電影《老炮》里六爺所說,,怎么是個“二尾子”。比如說過年,,現(xiàn)在許多人都在說過年沒意思,,沒年味了。貼窗花沒有了,,手寫對聯(lián)沒有了,,三十晚上供奉土神爺和灶馬爺沒有了,三十晚上跳大神沒有了,,大年初一早晨給長輩磕頭拜年沒有了……說是古風怡然也好,,說是陳規(guī)陋習也罷,,反正是沒有了。
比如說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絡,,現(xiàn)在村里人也罷,,本家也罷,還是親戚,,要想見面拉上幾句家長里短,,只能在紅白喜事上了。不像原來,,你借我家兩袋洋芋,,我借你家一升谷米,頻繁的互動著,。
現(xiàn)在大部分都待在城里,,大有老死不相往來的架勢。哪次我戶家過事,,大家聚在一起,,都是村里人,,但是許多比我小的,我卻不認識了,。就連我戶家的侄兒,都11歲了,,我問,,你稱呼我甚,,他卻不知道,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我在想,到了我兒子這輩人,不要說村里人認識了,,本家兄弟之間的關系也疏遠了。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老一輩人眼中的“家門自己”,、“親戚六人”、“莊鄰院舍”的關系被現(xiàn)實徹底割裂了,。所謂,,鄉(xiāng)音無改,,客從何來,,不過是每年都發(fā)生的故事罷了。
我不愿意看到小時候的那種鄉(xiāng)村氛圍消失殆盡的至無影無蹤,,也不愿意看到現(xiàn)在的鄉(xiāng)村景象是小時候那樣窮山惡水,。
在我看來,,說到底,農村問題就是腦袋和步伐不協(xié)調的問題,。有時腦袋快,,步伐卻慢,。有時步伐快,腦袋卻慢了下來,。首先說腦袋,,里面裝的有制度政策,、倫理關系,、思想理念。
倫理關系的問題是考驗當今知識界能力的最大問題,也是在現(xiàn)實判斷上割裂知識界的尖銳問題,。思想理念,與人受的教育程度,、后期學習息息相關,。受教育程度低,,知識結構單一,思維方式老化,,有很多人把成功歸類于機會主義,、關系主義,。對教育的漠視,對學習的鄙視,,對讀書人的冷嘲熱諷不抵于一杯白酒時,何談思想?何談理念,?不要讓高等教育成為城里人玩的游戲,,不要讓農村人覺得投資孩子的教育是無法回報的事情,實行全面的高等教育、職業(yè)教育,,逐步提升一代代人的素質,營造學習的氛圍,,是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
再說步伐,跟隨的是基礎設施建設,,醫(yī)療,、教育,、養(yǎng)老保障措施,產業(yè)的發(fā)展等方面,?;A設施建設及民生保障措施,在我看來,,較之腦袋是慢的,,而且慢的不是一點,應了一句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產業(yè)方面,,由于市場信息的不對稱,農民對市場的判斷不準,,和腦袋合不了拍,,也逐漸失去了在農村發(fā)展產業(yè)的興趣。腦袋和步伐不協(xié)調,,使農村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問題,,有的是單一的,有的是幾個疊加,。這些問題不僅困擾著農民,,而且困擾著決策者。
人在歷史中,,很難對自己所處時期的社會做出一個客觀,、公允的評價、判斷,。對于我這種出身于農村的人來說,,現(xiàn)在的老家是故鄉(xiāng)還是他鄉(xiāng),已經分不清了,。但我不愿意看到小時候的那種鄉(xiāng)村氛圍消失殆盡的至無影無蹤,,也不愿意看到現(xiàn)在的鄉(xiāng)村景象是小時候那樣窮山惡水。隨著國家的發(fā)展及政策的調整改革,,農村也在經歷著陣痛,,逐漸調整著自己的狀態(tài)隨波在歷史的河流里。我想,,總體是向好的,。你愛或者不愛,她在那里,;你見或者不見,,她已經住進你的心里,。(作者:白靖平,,榆林市靖邊縣財政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