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班的老師們有的或坐或站吃著自己的午餐——他們稱之為“陪飯”,。
在鏡頭跟隨下,,記者觀察到,幾乎所有孩子的餐盤都干干凈凈不留一顆米,據(jù)老師介紹,,這是孩子們在踐行光盤行動,。
等同學們?nèi)砍酝辏程霉ぷ魅藛T開始整理餐具,。
新洲區(qū)向東小學留守兒童的午餐場面十分壯觀,。
向東小學的22位生活老師全部是在校學生家長,家長提出申請,,學校從中擇優(yōu)選取。
校長徐年華介紹,,由家長擔任的生活老師更了解孩子們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學校每周組織他們開一次座談會,由他們代表全校家長提出希望和意見,。
面對寄宿學生的親情缺失,,學校生活老師曾提出高低年級混住,,培養(yǎng)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學校采納了這一建議,,目前全校宿舍都是大小學生混住制。
生活老師毛菊梅是204、203兩個寢室的生活老師,,照顧著40名學生的起居,。毛菊梅還有一個身份:向東小學的學生家長,。她的兒子就讀于五(2)班,,兒子住在她負責的宿舍。
毛菊梅向記者介紹起當生活老師的一天:6:40起床給40名孩子洗漱好,7:20交給班主任們帶出去自由活動,,她到食堂去擺放早餐,,像中餐那樣為孩子們“剪刀石頭布”地服務,,晚餐也如此。晚7時結束一天學習的孩子們回宿舍,,生活老師陪孩子洗漱,、看電視、看書,,半小時的聽廣播誦讀,,直到20:30關燈一起睡下。圖為孩子們的寢室前,,鞋子擺放的整整齊齊。
毛菊梅老公在外打工,兒子讀一年級就送進向東小學住讀了,,兒子的作業(yè)都由老師在校輔導,,而且向東小學對留守兒童住校不收住宿費,,只收取在校一日三餐的伙食費,,每生每學期1400元,。圖為孩子們的寢室里的圖書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