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著正劇旗號,里面卻一堆史實錯誤,,史觀也不靠譜的歷史劇,,比抗日神劇好不到哪里去。
陳道明飾演的康熙帝,。圖/《康熙王朝》
文/箋語
這兩年流行小鮮肉,更流行老戲骨怒懟小鮮肉。
前有成龍吐槽新生代演員喜歡用替身,,引發(fā)鮮肉粉絲團的甩鍋大作戰(zhàn),;后有兩會代表張國立炮轟鮮肉們不敬業(yè),一句點題——拍戲就像在拍表情包,。
這次引領(lǐng)老戲骨組團聲討風潮的,,是飾演過康熙大帝的道明叔陳道明,。
《圍城》(1990)劇照,陳道明飾演方鴻漸,。
《康熙王朝》也是小說家言
顏值等于人氣,?手破等于敬業(yè),?wuli道明叔自帶“向天再借五百年”的王者BGM連發(fā)兩問,,句句正中靶心,讓吃瓜群眾覺得十分解氣,。就算躺槍的小鮮肉不覺得羞愧,,他們的粉絲的玻璃心也嚇碎了一地。
不經(jīng)歷過爛劇的洗禮,,不足以談人生,,道明叔懂得我們這種痛。
按照娛樂圈一貫的洗白安利法——“離小鮮肉的生活遠一點,,離他們的作品近一點”,,如果道明叔翻出這屆流量擔當?shù)拇碜鳎攸c關(guān)注一下頗具特色的抗戰(zhàn)片和歷史片,,賭五毛,,他熬不到三秒就會和我們有一樣的感受——首先是眼睛好辣,然后是智商受辱,,最后憤然扔掉遙控器,。
所以道明叔的表態(tài)不可謂不沉痛:“我不拍抗日神劇,也不拍偽歷史??!”
電視劇《敵后便衣隊傳奇》中的“包子雷”,。
這下熱鬧了,,忍了這么久抗日神劇,終于有國家一級演員出來懟了,。圍觀者群情激昂,,開始了扣帽子、貼標簽,、大家來找茬的活動,,紛紛猜測這次是哪個鮮肉和小花被打了臉……
不過,,看著《康熙王朝》長大的人也知道,道明叔自己演過的歷史劇,,也躲不過“偽歷史”的審問,。就拿《康熙王朝》來說,小說家言的成分遠遠超過史實,,改名叫《戲說康熙》才名副其實。
這部戲改編自著名作家二月河的歷史小說《康熙大帝》,,以原著當時的圈粉實力,,妥妥算得上是一枚初代IP。然而小說畢竟是小說,,免不了帶有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色彩,。《康熙王朝》中的康熙王朝,,也不過是作者二月河想讓我們看到的康熙王朝,。
2001年開播的《康熙王朝》,,將清宮戲熱潮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康熙王朝》拍了一個假的康熙王朝
演技派、主旋律,、兒女情短,、英雄氣長的正劇特色,讓《康熙王朝》成了老少咸宜的家庭下飯劇,。它對于康熙王朝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影視還原,,更是被央視封神,享受到無上限的重播,、輪播待遇,。大多數(shù)歷史盲對康熙大帝的認知,都是通過刷這部劇來獲得的,。
然而,,《康熙王朝》雖然入選了中國電視劇產(chǎn)業(yè)的百優(yōu),但它從頭到尾都是歷史bug,。開篇沒康熙啥事,,斯琴高娃飾演的孝莊太后一出場就是一記暴擊。慈眉善目的皇祖母左一口“孝莊”,、右一口“孝莊”自稱,,可“孝莊”明明是莊妃死后追封的謚號啊,!活人在死之前,,怎么可能知道自己的謚號,,還用得如此順嘴?難道孝莊太后也是穿越回來的,?
斯琴高娃飾孝莊。
董鄂妃是滿人而非漢女,;康熙的好基友魏東亭實為虛構(gòu),;史料記載,首輔大臣索尼早在康熙六年就領(lǐng)了便當,,而電視劇里卻活成了不老神話,;同為康熙時期首輔F4之一的蘇克薩哈,本該在康熙六年時被處死,,可卻頑強地撐到了主持完康熙七年的京試大考……
大概是怕康熙太孤單,,劇里的人都自動續(xù)命陪他玩。姚啟圣發(fā)動村民“遷界禁?!睍r自曝高齡六十有四,,可他在歷史里明明只活了59年啊摔!
最最最不能忍的,,是編劇對蘇麻喇姑的改編,。帝王癡迷小姐姐,一見蘇麻誤終生,。要知道當年還是少女的我們,,就是因為康熙和蘇麻的感情副線才勇于相信姐弟戀噠。年少時的玩伴,,成不了枕邊人,,依舊是一輩子的心上人,這種純純的愛情居然會發(fā)生在偉大的康熙帝身上,,簡直改寫了我們對清朝帝王的認知,。
原以為只有乾隆擅撩妹,沒想到愛新覺羅家族個個是情種呢,!然而歷史的耳光說來就來啊,,史料記載,蘇麻比孝莊還大一歲,,比康熙更是年長整整四十二歲,,康熙對蘇麻動情的可能性嘛,也基本為零,。知道真相的我,,瞬間覺得自己認識了一個假康熙。
《康熙王朝》中,,康熙與蘇麻的愛情故事感動了很多人,。
古裝歷史劇有多少真歷史?
歷史小說的讀者圈里早有盛傳:二月河擅長美化清帝,,孫皓暉擅長美化商君,。最近因為《大秦帝國之崛起》的走紅,大秦系列的前兩部《裂變》和《縱橫》也上了熱搜,。這幾部被吃瓜群眾奉為經(jīng)典的歷史正劇,,均改編自對孫皓暉同名小說《大秦帝國》。
連拍三部還能口碑持續(xù)不斷檔,,足見孫先生的筆下功夫,。但是,作者對商鞅和秦帝國的過度美化,,也著實引起了公憤。
在《裂變》里,,商鞅就是頭頂杰克蘇光環(huán)的存在:凡是商鞅推崇的,,都備受君臣百姓推崇;凡是與商鞅唱反調(diào)的,,都被抹黑成了跳梁小丑,;商鞅變法更是成了秦國強大的唯一原因,沒有變法就沒有統(tǒng)一……
《裂變》中的商鞅,,王志飛飾。
可正史記載中的商鞅又是怎樣的呢,?商鞅被秦惠王追捕絞殺時,,全城百姓可都是鼓掌歡迎的。正是因為群眾基礎(chǔ)狗帶,,商鞅才狼狽流竄至魏國起兵謀反,,最終因謀反失敗被擒,招致五馬分尸的下場,。
至于孫皓暉花那么多筆墨歌頌的秦帝國,,更不是什么光輝燦爛的王朝,從《史記》到《通鑒》,,歷代史官都記載了秦王朝的野蠻,。就算只讀過初中歷史教科書,也知道“焚書坑儒”,?!疤煜轮癫粯窞榍孛裰展叹靡印保允蓟实垡粧斓?,人民群眾就一呼百應(yīng),,埋葬了這個暴虐的王朝,。
不談史觀,單看制作,,《崛起》跟那些四海八荒和珍珠套路相比,,算得上是一部好劇,但其中的低級歷史bug也一大堆,。太后這一稱謂,,起源于秦昭王時期,之后才沿襲歷代,。而《崛起》中的秦武王媽咪惠文后,,卻搶在秦昭王之母羋八子之前過了一把太后癮。搶男人不止,,還搶稱謂,,難道是宮斗又出了新套餐?
《崛起》中的主角秦惠文王嬴駟(秦始皇的高祖),,富大龍飾。
正劇從來不缺張冠李戴的笑話,?!墩鐙謧鳌防锾偷钅且瞬毮康摹敖O綏猷”牌匾,其實是乾隆所書,,萬萬沒想到,,卻出現(xiàn)在了雍正的頭頂上。讓人看了,,心疼被花式ntr(戴綠帽)的雍正三秒鐘,。
“包子藏雷”“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劇確實是偽歷史,侮辱了觀眾的智商,,也侮辱了“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抗戰(zhàn)史,。打著正劇旗號,里面卻一堆史實錯誤,,史觀也不靠譜的歷史劇,,也好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