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訊記者王磊編輯蘇良)最近,,北京人藝國家一級演員李光復走到哪兒,,都有人認出他,,“這不是《人民的名義》里大風廠的工會主席鄭西坡嗎?”他很高興,,這個角色成了,。
今年已經(jīng)71歲的老藝術家李光復一直以“溫情老爸”的形象活躍在熒屏上,親和力十足,,他這次在湖南衛(wèi)視熱播的《人民的名義》中出演大風廠工會主席鄭西坡,,依然是人民群眾的化身。
昨天,,《法制晚報》記者電話專訪了李光復,,他直言:“沒想到《人民的名義》這么火,收視率破6%,,出行都開始變得不太方便,,在外用餐店家都不愿意收費?!?/p>
在做演員之前,,李光復其實是協(xié)和醫(yī)院的醫(yī)生,后來創(chuàng)辦了人民藝術劇院醫(yī)務室,,如今年過七旬的他打算再開一檔網(wǎng)絡視頻節(jié)目,,給網(wǎng)友“看病”。
(李光復飾演鄭西坡)
為了請他出演,,導演打3次電話
法制晚報(以下簡稱“法晚”):之前為什么會想到接《人民的名義》?
李光復:這個劇的導演找到我的經(jīng)紀人,,希望我能出演這個角色,,但是當時我有三個劇的片約在身,所以并沒有答應,,因為沒有合作過,。最后,,這個劇的導演三次給我打電話,這個劇結構和劇本內(nèi)容,,打動了我,,他希望我能演好“人民”這條主線。
法晚:《人民的名義》里的“鄭西坡”戲份不多,,但是給觀眾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你當初是怎么詮釋這個角色的?
李光復:演員最重要的,、決定成敗的一個工作,,就是獲得人物感覺。像鄭西坡這樣,,越是貼近群眾的角色,越是草根,,其實越難演,。觀眾都在審視著你假不假,差一點都不行,。
演鄭西坡,,我就調(diào)動我過去的生活經(jīng)驗。以前我和工人們生活在一起,,車鉗鉚焊電什么都干過,,軋鋼、掏大糞,、掌鞋,、汽車上賣票、賣魚,、賣菜,,下礦挖煤,九死一生,,幾次差點就從礦井里出不來,,很艱苦。這些生活積累,,就是一筆隱藏的財富,。
(劇照)
法晚:“鄭西坡”是劇中“人民”的代表,,你想通過這個角色表達什么,?
李光復:有觀眾跟我說,“您真是代表了我們的心聲,,您替我們在這個劇里講話了,?!边@就達到了我當初要創(chuàng)造這個角色,包括演繹其他角色的一個初衷,。
我希望通過我的角色來呼喚純潔,、善良的心境,這是我長期以來的一個夙愿,。在生活中,,絕大多數(shù)人的心靈都是非常美好的,我想表現(xiàn)這些真善美的東西,。
如今坐個地鐵,,也常被認出來
法晚:你怎么發(fā)現(xiàn)自己因為《人民的名義》火了?
李光復:因為我最近走在街上,、地鐵里,、高鐵上,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在看這個劇,,我走到哪都有觀眾拉住我,,說喜歡我飾演的角色。
起初他們都希望向我了解后面的劇情,,最近幾天,,他們見到我開始和我聊演技,聊角色,,我發(fā)現(xiàn)更多的年輕觀眾也喜歡看這部劇,。
(網(wǎng)友對鄭西坡的評價)
法晚:你覺得《人民的名義》這部劇為什么能這么火,?
李光復:除了這部劇關心社會,、關心政治,代表百姓的心聲,,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過去我們呈現(xiàn)給觀眾的一些文藝作品,,把觀眾看低了,,覺得拿惡搞的東西或者刷顏值的東西就可以適應他們的文化口味,其實不是的,。
這讓我想起我們老院長曹禺大師(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任院長,,1996年12月13日辭世)講過的一句話,影響我一生,。他說,,什么是好戲?好戲的標準不是劇場里熱烈的掌聲和贊譽,,而是走出劇場的時候,,人們會帶著思索,,包括思索社會、人生,、未來,。
《人民的名義》這部劇之所以火,因為它給人以思索,。觀眾腦子里提出的問題剛好和劇中反映的問題對應了,,有了共鳴,等于是我們拿這個作品和觀眾在交流,。
相信有人喜歡“兒子”鄭勝利
法晚:在《人民的名義》熱播期間,,你劇中的兒子鄭勝利遭到了網(wǎng)友的炮轟,大家都不愛看他演戲,,你在現(xiàn)場拍戲的時候有感受嗎,?
李光復:我就不去評價他的演技了,他本來是我們B組的導演,,可能導演覺得他適合這個角色,,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不能真實反映一個演員的演技,,有討厭他的觀眾,,我相信也有喜歡他的觀眾,。
鄭西坡跟兒子的戲,,我也覺得有點多,其實可以處理得更緊湊點,。但是如果全是政治上,、官場上的斗爭,觀眾也會有疲勞感,。俗話說,,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需要緊張的斗爭,,也需要有生活流的東西。
(鄭西坡與兒子鄭勝利)
法晚:觀眾最喜歡看劇中的老戲骨演戲,,演技完勝現(xiàn)在的“小鮮肉”,你怎么看,?
李光復:過去他們看慣了所謂的“小鮮肉”,,還有一種刷顏值的蒼白的表演,突然發(fā)現(xiàn)這個戲有這么多老演員,,他們湊到一起,,原來人物關系是這么好看,。觀眾喜歡演員碰撞出來的“火花”,感受到表演是這么有味道,。
最近很多人問我,,“你們演戲怎么那么好玩,比原來那種戲要好看得多”,。我覺得這才是回歸戲劇影視的本源,。
怎么評價吳剛飾演的“達康書記”?
法晚:大家在劇里“飆戲”,,是什么感覺,?
李光復:我不太想叫飆戲,我們是在一起生活,,但這種生活已經(jīng)不是一般概念的生活,,是劇本中的生活。
我們是和諧的整體創(chuàng)造,。一個戲不是看一個,、兩個重要演員,而是整體創(chuàng)作,,就是每一個人物都十分鮮活,,這才是一個好看的戲。再一個,,演戲是演人物關系,,這么多角色在一起,演員的心要能夠相通,。我們的表演追求一種境界,,你看著非常生活,其實全是處理好的,,毫無痕跡的表演,,才是好表演。
(李光復)
法晚:你是話劇演員出身,,演技是怎么磨煉出來的?
李光復:我剛演《茶館》的時候,,演一個老茶客,,一句詞都沒有,結果被導演轟下去無數(shù)次,,每次上來都不對,。后來,我去補生活,寫了一個四千字左右的人物自傳,,找了相當多的資料,,再去演,才對了,。一句詞沒有的角色,,你也得下這么大的工夫。
法晚:吳剛是你在北京人藝的同事,,你怎么評價他這次演的“達康書記”,?
李光復:演員塑造角色要遵守三條,第一條是有深厚的生活基礎,,你了解這個人,;第二條叫深刻的內(nèi)心體驗,你非常真實,,你以這個角色的心理體驗他,;第三條叫鮮明的人物形象,光體驗不行,,得鮮明地把他表現(xiàn)出來,。
雖然吳剛沒有接觸過真正的“達康書記”,但是他有深刻的內(nèi)心體驗和鮮明的人物形象,,他憑著自己的理解,,加上一定的想象,演得非常棒,,有激情,,有根據(jù)。
打算開網(wǎng)絡視頻門診,,為網(wǎng)友支招
法晚:《人民的名義》這部劇之后,,你還打算干點什么,?
李光復:我打算開一個“網(wǎng)絡門診”,,與愛奇藝合作,聯(lián)合眾多名醫(yī),,給大家的健康支招,。開一檔網(wǎng)絡視頻節(jié)目。
法晚:為什么會想到這樣一個點子,?
李光復:其實北京人藝醫(yī)務室就是我創(chuàng)辦的,,我母親就是大夫,年輕的時候劇院送我到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學習過一段時間,,回來就創(chuàng)建了“北京人藝醫(yī)務室”,。
隨著做節(jié)目,很多養(yǎng)生節(jié)目找到我,,比如說北京衛(wèi)視的《養(yǎng)生堂》,,很多網(wǎng)友會給我留言,,問我一些養(yǎng)生知識,太多有時我都回復不過來,,就想著能不能通過網(wǎng)絡視頻,和網(wǎng)友有一個互動,,把大家的問題匯總回答,,所以就有了這樣的想法。
(李光復)
法晚:這個點子真好,。你除了拍戲,做養(yǎng)生節(jié)目,,還有沒有其他計劃,?
李光復:我也算人藝老人兒,算是第一代《雷雨》,、《茶館》的見證者,,我希望能通過口述視頻的形式,留下一些當年臺前幕后的故事,,我怕一些內(nèi)容隨著歲月的流逝就“丟了”,,我想把他們撿回來。
法晚:在電視劇創(chuàng)作上,,你現(xiàn)在還會想挑戰(zhàn)什么樣的角色,?
李光復:我最近幾個戲都是由四十多演到八十多,年齡跨度很大,。我今年71歲了,,四十多化化妝還敢演,八十多,,把牙刷黑一點,,還能演。但難就難在內(nèi)心的體驗,,就是如何獲得人物的感覺,。
更多精彩請點擊:新聞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