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蘇雅)公公梁某稱為投資藝術品,,借用兒媳之名開立賬戶。兒子與兒媳關系惡化后,,兒媳更改了該賬戶的密碼并掛失了關聯(lián)銀行卡,,占有了賬戶內百萬元的藝術品及余額。梁某將兒媳訴至法院,,要求返還賬戶內全部財產(chǎn),。一審法院經(jīng)審理駁回了梁某的訴訟請求,梁某不服提出上訴,。今天上午,,案件二審在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2014年,,梁某借用了妻子陳某,、兒子小梁、兒媳董女士的名義,,在南京文化藝術產(chǎn)權交易所錢幣郵票交易中心開立了交易賬戶,,將自己收藏多年的7000多套田村卡——“CNT石拱橋”文化藝術品分別放入各賬戶中,掛牌上市交易,。
沒想到幾年后,,董女士與丈夫小梁的關系惡化。在提出離婚后,,董女士修改了自己交易中心的賬戶密碼,,并將關聯(lián)銀行卡掛失,隨后占有了賬戶內的藝術品和現(xiàn)金余額,,價值100余萬元,。
而董女士表示,自己賬戶內的藏品確實是梁某贈予她的,,當時向賬戶內存入藏品時,,梁某特別提到“大家份額不等,但多少是個心意”。由于梁某對文化藝術品收藏比較在行,,一家人便都委托他操作買賣事宜,,但關聯(lián)銀行卡和U盾均由各自保管。由于婚變后自己的U盾被對方占據(jù),,她才掛失了銀行卡,并修改了賬戶密碼,。
為了索回自己的藏品,,梁某將董女士起訴至法院,要求其返還本應屬于自己的財產(chǎn),。
經(jīng)審理,,一審法院認為,文化藝術品作為動產(chǎn),,其物權自交付之日便發(fā)生效力,,由于梁某不能證明其借兒媳董女士之名投資的必要性,因此駁回了梁某的訴訟請求,。
梁某不服,,上訴至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今天上午,,本案二審在三中院開庭審理,,梁某、董女士均到庭參加了訴訟,。
為了解釋涉案交易的性質,,梁某請到了專家證人,對掛牌上市交易行為和普通上市交易行為進行了辨析,。證人表示,,南交所出于風險控制考慮,通常不允許一個賬戶有多個藏品掛牌,。
梁某的代理律師表示,,證人的證言可以證明,梁某在投資中的借名行為是有必要性的,。因此存入董女士賬戶內的藏品并非交付給了董女士,,梁某仍享有完整的處分權。
而董女士稱,,這起糾紛源于自己與丈夫的婚姻關系惡化,,而作為父母,梁某不進行勸解,,反而以不斷挑起訴訟的行為推波助瀾,。梁某的贈予正是基于自己與小梁的婚姻關系,自己在交易中還曾提供過130萬元的保證金,這顯然不是借名交易行為,。
截至記者發(fā)稿時,,庭審仍在進行中。
更多精彩請點擊:新聞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