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wǎng)訊(記者魏永賢)石泉縣曾溪鎮(zhèn)的梅樹興老人,,今年已90高齡,,因家庭不幸,老伴去世早,,辛辛苦苦把領養(yǎng)的兒子養(yǎng)大,,兒子結婚后卻不要她這個老娘了,。1999年下半年,,在無依無靠時,,該鎮(zhèn)油坊灣村村民張忠才和妻子將其接到自己家里贍養(yǎng),像對待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讓老人頤養(yǎng)天年,,感動了鄰里鄉(xiāng)親,。
張忠才的家在大山里,交通不便,,1999年時,,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上學,自己的父母年事已高,,靠種莊稼一年收入僅有6000元左右,。當問及為什么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贍養(yǎng)梅樹興老人時,,張忠才說:“她兒子不管她,,我當時想到她一人無法生活,就讓她跟我們一起過,?!?/p>
2006年6月,張忠才家搬到316國道邊的集中安置點后,,靠榨菜籽油,、種莊稼等增收致富,年收入達2萬元左右,。雖然居住環(huán)境變了,,生活好起來了,但張忠才及家人對梅樹興老人的感情沒變,,仍然像對自己的母親一樣,。
90歲的梅樹興老人閑不住,張忠才燒水,,她也要幫一把,。
梅樹興老人說,張忠才一家對她太好了,,比親兒子親兒媳都好,。
張忠才和老伴在黃花菜地里鋤草,兒孫們都出去了,,老兩口除了種地就是照顧好90歲的梅樹興老人,。
從84年包產(chǎn)到戶到現(xiàn)在,張忠才一直是油坊灣村6組組長,油坊灣村6組在一條大山溝里,,他帶著村民修通了一條能通車的山路,。一到下雨天,路上難免有垮塌的石塊和泥土,,路面的大坑小坑給騎摩托車出行的群眾帶來了安全隱患,,四輪機動車輛更是無法通行。每到這時,,張忠才就開著自己的三輪車逐個地將坑填平,,撿走路面上的石頭。
張忠才所在的組還有6名五保戶,,張忠才常去這些五保戶家里,,看看他們需要啥幫助。五保戶們的年齡越來越大,,有個病起不了床都沒人知道,,張忠才想找一處向陽的安全院落,把他們集中在一處,,互相間好有個照應,。
更多精彩請點擊:新聞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