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的朋友、《紐約客》撰稿人亞莉西斯?歐克沃在《紐約客》的專欄上寫文章悼念她,,篇幅不長,,標題叫做《我的朋友沃爾》,。
她和沃爾相識于一位共同朋友的生日派對。在一家酒店里,,遲到的沃爾很快和一堆人相處甚歡,并分享了自己的古巴之旅、前往斯里蘭卡采訪的計劃以及在國外的生活,。
這篇悼文沒有過多煽情的東西,,只是一個個細數(shù)那些她操作過的選題,馬紹爾群島核輻射,、在東非投資的中國人,、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的古巴人民、時代廣場上那些不穿上裝彩繪的女性,、鋼管舞女……
“接觸過她的人都對她的友善,、睿智和勇敢印象深刻。她總是很溫馨,,有點呆萌,,對世界充滿好奇,也正是這份好奇心激勵著她從事這份工作,?!睔W沃克寫道。
她甚至設身處地的想了,,“如果換作是我,,作為女記者,基于對采訪對象的信任,,我也會跟著馬德森進潛水艇”,。
歐克沃還提出了一個關于女性自由職業(yè)記者生存環(huán)境的探討:和沃爾一樣,大部分的女性自由職業(yè)記者在工作時是一個人,,沒有編輯跟進你在哪里,,在做什么,遭遇的境況得不到把控,,受訪對象人品的不確定性,、外部環(huán)境的危險性,是她們面臨的相同困境,。
沃爾一個人拍照,、寫作、制作視頻,,她的安全誰來保障,?
北京東直門。沃爾instagram中拍攝的關于北京的照片,。
原來她離大家這么近
2015年的冬天,,沃爾在為《紐約時報》寫一篇關于在紐約的中國藝術家群體的文章,采訪了很多中國藝術家,。
劇作家zoe是她曾經(jīng)的采訪對象之一,,在zoe眼中,沃爾是一個說話細聲細氣,時不時大笑,,古靈精怪,、充滿光亮的女孩?!澳阊刂哪抗?,可以看到’人’,感受到她對世界的熱情和好奇,,這是個多么可愛好玩的人啊”,。
出事后,zoe發(fā)微博紀念,,附上了沃爾在北京拍的照片。這個瑞典女記者在北京很多年,,非常喜歡北京,,多次跟zoe提起到北京長居的愿望。
近5年來,,沃爾的Instagram只發(fā)了197張圖,,有將近三分之一是關于中國的照片。
北京安定門,。沃爾拍攝的關于北京的照片,。
她在西藏日喀則吃過牦牛面條,和僧人一起憑欄而立,,在離開的飛機上嘗了云樓牌航空蘿卜,。
她看過香港九龍的霓虹燈、落雨的銅鑼灣,,逛了香港魚市,,知道香港人會喝蛇浸泡過的藥酒,會燒假的錢幣祭拜他們的祖先,。
她最喜歡北京,,春天的朝陽公園柳枝拔了條花也開了,夜里逛胡同能遇到泛著暖光的燈籠,,她在安定門看了一位老奶奶帶著兩只狗晨練,,在北新橋看了努著嘴騎自行車的大媽,在東直門看到一位頭發(fā)花白的爺爺坐在小馬扎上,,摩托車上拴著一大束卡通氫氣球,。
甚至,她學會了用顏文字表情,,公交車上播放張國榮的歌曲,,她會拍照說:中國巴士,張國榮,。
很多人評論:原來她離大家這么近,。
有年輕的中國女孩感慨:她和我們身邊的女生感興趣的東西是一樣的,,北京的街道,可愛的寵物,,生活當中有趣的畫面,。
如今,沃爾的Facebook個人主頁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紀念性的頁面,,上面寫著:緬懷追思Kim Wall,,我們希望關愛Kim Wall 的用戶通過她的個人主頁來緬懷她的一生,以此獲得慰藉,。
兩個月前,,在和朋友的聊天中,她曾表示,,馬德森這個選題結束后,,就到中國定居,永遠的那種(then China, for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