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類案件在全國出現(xiàn)了多起“同案不同判”的情況,。辯護時,,葉傳岵也會嘗試站在法官的角度想問題。
早在1949年8月上海市人民法院成立之時,,葉傳岵就是上海市人民法院的法官,,他從調(diào)查員做起,一路升至審判員,、審判組組長,。
1948年,葉傳岵在四川大學(xué)法律系本科畢業(yè)時留影。受訪者供圖
1951年,,他曾將“青幫大亨”——天蟾舞臺大老板顧竹軒——傳喚至法院,,為天蟾舞臺某些勞工們追討欠薪;也曾審理哈同洋行總經(jīng)理姬覺彌小老婆的“離婚案”,,這是1950年《婚姻法》問世后上海首例離婚案,,物證只有二人的“定情信物”——一把桃花扇。
“我是新中國第一批法官,,也是新時期第一批律師,。” 葉傳岵說,。
1980年,,《律師暫行條例》出臺,法律顧問處被設(shè)立為事業(yè)單位,,律師則成了國家公職人員,,“那時我們有一種觀念,認(rèn)為公,、檢,、法、律師是同一個戰(zhàn)壕的戰(zhàn)友,,我們有一致的目標(biāo)——正確地實施國家的法律,。”
37年過去,,而今律所已經(jīng)突破了合作所,、合伙所、個人所,?!堵蓭煼ā窐I(yè)已于1997年出臺——律師脫離了行政架構(gòu),自此走向社會,。
7年前,,為紀(jì)念律師制度重建30周年,上海市律協(xié)曾專門編著了一本書《開拓者的足跡》,,記錄了葉傳岵及同期的二十余位老律師,。及今,書中存世者寥寥無幾,。
在葉傳岵看來,,開拓者就是“披荊斬棘”,,“讓后面的人能跟上來”,。
一生法律人:79歲開律所,93歲仍執(zhí)業(yè)
“路遙知馬力?!?006年,,葉傳岵以81歲高齡入黨,老友崔蘭棠來信祝賀,,他在信中寫到,,自己“激動地徹夜難眠”。
兩人相識于1949年5月,,上海解放之時,。解放軍部隊到達(dá)上海的第一天,就接管國民政府法院,。
崔蘭棠即是接管人員之一,。那日,他穿著15天未離身的汗嗅軍裝,,走進了浙江北路樓上一間大法庭內(nèi),。獨坐眾人背后,崔蘭棠有些“自感形垢”,。而葉傳岵熱情地上前握手,,與他并肩而坐,介紹起法院的情況,。
“我真有他鄉(xiāng)遇故知之感,。”同志之誼,,崔蘭棠至今難忘,。
其時,葉傳岵已是國民政府上海法院的法官,,同時,,他也是民盟的秘密成員,心向革命,。葉傳岵加入民盟的介紹人,,正是抗日救亡“七君子”之一的史良——1954年,史良成為共和國首任司法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