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鵲鳴說,公交線路的個性化非常強,如果出發(fā)時正好趕上早晚高峰,他會建議乘客走有公交專用道的路段,。如果乘客是老年人或者腿腳不便者,他會指一條換乘少或者換乘無需過天橋,、走地下通道的線路,甚至從哪里換乘容易有座位也在他的考慮范疇內,。
幫老人拎包找座
服務獲稱贊
短暫休息了20分鐘,張鵲鳴又要急匆匆上車開始工作,帶好出行指南,整理好著裝,他精神抖擻地站在乘務員位置。記者跟隨其上車,一路上他嘴里幾乎沒閑著,外地乘客多,自然問路的就多,不停地報站名,、講提示,口干舌燥是日常狀態(tài)。但由于路上一圈兒少說得兩個多小時,張鵲鳴喝水也不得不限量,。
車輛行駛到炎黃藝術館,看到有老年乘客上車,他趕緊放下手里的擴音器幫老人拎東西,找座位,等老人坐穩(wěn)了又接過他們的老年卡走向車門的刷卡機,動作嫻熟自然,笑容溫順親切,老人們都對張鵲鳴豎起大拇指,。
十幾年如一日地走訪和熱心服務,張鵲鳴的努力得到認可,他先后被評為“全國職工創(chuàng)新能手”,、“北京市勞動模范”、“北京榜樣”十大人物,、國企楷模北京榜樣等稱號,。多年來他和工作室成員在走訪中發(fā)現(xiàn)的不少問題和路線增改建議也多次引起公交集團的重視,增加的線路和站點為更多市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北京晨報現(xiàn)場新聞
記者 張靜姝 文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