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日子,,一個塵封28年之久的誠信故事在遂昌縣云峰街道傳開:古亭村77歲的老人藍文友為了歸還欠銀行的一筆500元死賬,28年來數(shù)十次和銀行交涉尋求歸還,。今年他“要挾”駐村干部并找到銀行負責人,,激活死賬最終歸還了貸款。
藍文友拿著那張印有“業(yè)務(wù)清訖”的收貸收息憑證,。
“那是一筆公用貸款,,群眾出于信任,將錢放進我的個人賬戶,。雖然銀行減免并注銷了這筆貸款,,但放在我私人賬戶的錢一定要還上,,不然我死都不能安心?!弊蛱欤{文友接受錢江晚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貸款余額500元成死賬
數(shù)十年歸還不了
1940年,,藍文友出生在遂昌縣云峰街道古亭村。因為古道熱腸且勤勞能干,,他一直擔任村干部,。1989年,藍文友任村主任,,彼時村里在建設(shè)一個水利項目,,于是去遂昌信用聯(lián)社貸款4500元。當時村里沒有集體賬戶,,村兩委開會后一致認為藍文友誠實可靠,,可以將貸款打到藍文友的賬戶。
水利項目建成一共耗去4000元,,還有500元留在藍文友的私人賬戶,。工程竣工后,遂昌縣水利部門隨即將2000元水利補助打入銀行貸款賬戶,,當?shù)卣P考慮古亭村的經(jīng)濟狀況后又減免了余下的貸款,,銀行隨后注銷了這筆貸款。這樣,,留在藍文友賬戶里的500元錢隨即成為查不到的死賬,。
有村干部私下建議把錢分了,被藍文友拒絕,,“村干部不能沾這點油水,。”
更多人讓藍文友自己留著錢,,依舊被他拒絕,,“國家的錢交給國家,存在我的賬戶由我歸還,,我保證不沾一點小便宜,。”畢竟只有500元,,時間一長大家都淡忘了,,但藍文友每年都會往信用社跑幾次。
因為這筆貸款已經(jīng)被注銷,,在銀行柜臺前無法查到這筆貸款,,藍文友所以每次去柜臺還錢都會被拒,。每年藍文友都要往銀行跑一到兩次,28年來藍文友為還這筆死賬去了銀行數(shù)十次,。
“要挾”駐村干部激活死賬
連本帶息一起歸還
除了藍文友,,所有的人都忘記了這筆死賬,連遂昌縣信用聯(lián)社都已更名為遂昌縣農(nóng)商銀行,。只有藍文友,,念念不忘這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