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夏之交,,艾辛同志問我,,參加一二九運動的那些愛國學生,你知道他們最后干什么去了嗎,?我眼前一亮,,急切地想知道答案。多年以前,,我讀過一本介紹一二九運動的小冊子,,一直想知道,這些滿腔熱血的年輕人,后來都選擇了怎樣的人生,??磥斫裉煊龅搅酥槿耍靼椎准毜臋C會來了,。
艾辛同志是央視導演,,以執(zhí)導、攝制紀錄電影《走近毛澤東》,、《戰(zhàn)友》而聞名,。她的新作《北平以北》是一部介紹平北抗日根據地的紀錄電影。平北根據地的主力部隊之一,,就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qū)挺進軍第十團,,十團的骨干力量,都是參加過一二九學生運動的知識分子,,團長白乙化就是一二九運動的領導人之一,。這是八路軍中唯一一支知識分子部隊。
最近,,艾辛同志的紀錄電影《北平以北》完成了后期制作,,她邀請我和幾位好友先睹為快。豐富的史料,、深沉的敘述,、彭湃的激情,把幾十年前平北根據地軍民血與火,、生與死的抗戰(zhàn)歷史,,呈現在我們面前,一批一批村民遭到日寇屠殺,,一批一批共產黨員深入敵后組織群眾抗戰(zhàn),,一批一批八路軍唱著軍歌走向血腥戰(zhàn)場,那才叫前赴后繼啊,。雖然再多的史料也難于重現血腥歷史之萬一,,可是我們幾個觀眾卻百之百感受到了中國各族人民捍衛(wèi)民族獨立的堅強意志,和八路軍十團將士勇于犧牲血戰(zhàn)到底的英雄氣概,。
白乙化(1911-1941),字野鶴,,滿族,,遼寧省遼陽縣石場峪村人。先后擔任東北義勇軍司令,、綏西墾區(qū)抗日先鋒隊隊長,、八路軍挺進軍十團團長、晉察冀軍區(qū)平北軍分區(qū)副司令。
白乙化身材高大威武,,像楊靖宇那樣身高一米九零以上,,是個文武雙全的俊杰。每次戰(zhàn)斗他都沖鋒在前,,撤退在后,。對傷員愛護有加,總是親手給傷員換藥,、喂飯,、洗腳,是個難得的仁將慈帥,。
白乙化十歲那年,,母親因反對日本地質勘探者破壞祖墳,被毆打致死,,姐姐在悲憤中病死,。白乙化1930年考入北平的中國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他像楊靖宇、趙一曼那樣,,被黨組織派往淪陷的東北,,從事抗日武裝斗爭。父親為了兒子能安守太平日子,,強令他與一位村姑結婚,。新婚妻子懷孕不久,他就離家出走,,組織義勇軍抗日,。他們率先攻下一個偽警察所,繳獲了十幾條槍,。他給日軍當局留下一分署名“平東洋”的戰(zhàn)書,。后來義勇軍頻頻出擊,節(jié)節(jié)勝利,,很快發(fā)展為3000多人的浩蕩之師,。“平東洋”的外號在熱(河)遼(寧)地區(qū)聲名鵲起,,令日偽力量聞風喪膽,。
1933年春,白乙化義勇軍遭遇困難,,國民黨32軍以援助為名,,把義勇軍騙到河北冷口,強行繳械遣散,以免它干擾國民黨當局“攘外必先安內”的大局,。白乙化只好重返中國大學,,繼續(xù)完成學業(yè),并在這里領導了中國大學的一二九運動,。
一二九運動之后,,國民黨當局加強對愛國學生的迫害,中共地下組織將白乙化等70余名學運骨干,,轉移到收容東北流亡學生和難民的綏西墾區(qū),。白乙化擔任綏西墾區(qū)特委書記,在流民中宣傳抗日思想,,建立了中華民族抗日先鋒隊,,先鋒隊總共有200余名大學生。
1938年6月,,白乙化率領抗日先鋒隊,,在雁北地區(qū)廣靈縣,與王震領導的八路軍359旅會師,。他把先鋒隊干部全部抽調出來,,送到359旅隨營學校進行實戰(zhàn)訓練。這些滿腔報國熱情的書生,,得以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團、營,、連的戰(zhàn)術要領,。從此,抗日先鋒隊,,指揮能力和戰(zhàn)斗能力躍上一個新臺階,。他們配合359旅,粉碎了日寇對雁北地區(qū)的進攻,。
1939年4月,,抗日先鋒隊奉肖克將軍之命,來到平西抗日根據地,,與王仲華率領的冀東人民抗日聯(lián)軍合并為華北抗日聯(lián)軍,,不久又改編為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第十團。原北平學聯(lián)主席,、“一二九”運動領導人之一王仲華(董毓華)任團長,,白乙化任副團長。時隔不久,,王仲華病逝,白乙化接任團長。
1939年初夏,,該團在沿河城戰(zhàn)斗中,,三天之內,連戰(zhàn)連捷,。在一次奇襲戰(zhàn)斗中,,白乙化發(fā)現日軍靠旗語指揮戰(zhàn)斗,他帶著一個警衛(wèi)員,,悄悄繞到敵人側面,,憑其射擊神功,親自打死敵人三個旗語兵,。趁敵人指揮失靈的混亂之際,,他率隊沖鋒,敵人死傷大半,,敵指揮官大島被當場擊斃,,另三位軍官兵敗自殺。在青白口阻擊戰(zhàn)中,,十團遭到敵機轟炸,。白乙化連發(fā)三槍,打死敵機飛行員,,敵機墜毀,。
1940年,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軍政委員會,,制定了“鞏固平西,,開創(chuàng)平北,堅持冀東”的戰(zhàn)略目標,。十團奉命離開平西,,進發(fā)平北,開辟新的根據地,。幾年以來,,中共幾次跟日軍爭奪這個戰(zhàn)略要地,均遭失敗,,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
為什么雙方如此看重平北,因為這里是日軍扶持的三個漢奸政權交匯處,。偽滿洲國,、偽蒙疆聯(lián)合自治政府、偽華北自治政府,,在此連為一體,。如果八路軍控制了這個地區(qū),,三個政權都會受到威脅。所以日軍使盡一切辦法,,不讓八路軍在此立足,。
五年前我去密云游歷,村民告訴我,,日軍在這一帶見人就殺,,這個村莊曾經三次被夷為平地。日軍目的是殺光平北地區(qū)老百姓,,建立千里無人區(qū),,因為只要沒有老百姓,八路軍就不可能建立根據地,。在許多兄弟部隊遭遇失敗之后,,白乙化帶領十團,迎險而上,。
十團先在延慶展開工作,,后來主要活動在平北根據地東部的豐灤密地區(qū)。日軍特意從東北調來圍剿楊靖宇的關東軍,,企圖以其豐富的山地作戰(zhàn)經驗和武器優(yōu)勢,,把十團剿滅在燕山腹地。十團尋找一切機會消滅日軍有生力量,。大多數戰(zhàn)斗,,都是我方傷亡小于敵軍。有一次王波帶領一個連,,消滅了二十幾個日本鬼子,,我方卻無一傷亡。有一次消滅了90個日本兵,,十團犧牲67人,,指揮員還責備自己沒指揮好。中國八年抗戰(zhàn),,是以十倍的犧牲,,換取日軍的損耗。十團的戰(zhàn)績,,經常與此相反,。或許這個書生部隊,,真的有某種特殊的優(yōu)勢,。
十團一邊作戰(zhàn),一邊組織群眾,。白乙化從機關和連隊,,抽調數十名知識分子干部,,組成四個工作隊,深入發(fā)動群眾,,建立各級人民政權,,并幫助各級政府組織地方游擊隊。他們還把抗日救國積極分子集中起來,,舉辦干部輪訓班,加強根據地干部力量,,抗日救國群眾運動很快形成高潮,。
1940年秋,日寇調遣上萬名日偽軍,,對平北地區(qū)發(fā)動為期78天的“大掃蕩”,,十團縱橫穿插,避強擊弱,,經過大小37次戰(zhàn)斗,,粉粹了敵人的“掃蕩”,在豐灤密一帶站穩(wěn)了腳跟,。平北抗日根據地扎扎實實建立起來了,,由此打開了“一區(qū)跨三國(三個偽政權)”的局面,成為插入三個偽政權之間的堅強堡壘,。
1941年初,,白乙化被任命為軍分區(qū)副司令。赴任之前,,他召集十團指揮員,,研究新一年的發(fā)展計劃。此時兩股敵人竄到密云山區(qū),,在鹿皮關一帶討伐,。白乙化決定抓住戰(zhàn)機,設伏殲敵,。當敵人鉆進十團伏擊圈后,,激戰(zhàn)一晝夜,殲敵160余人,。這時敵人增兵源源不斷趕來,,并占據一個制高點,局勢越來越危險,。白乙化決定親臨前線指揮,。警衛(wèi)員把他拽走三次,他依然跑到前線,,登上一塊突出的大巖石,,揮著指揮旗命令部隊沖鋒,。就在這時,日軍狙擊手從長城烽火臺射來一顆子彈,,射中其太陽穴,。白乙化為民族解放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那時還沒滿30歲,。
幾十年后,,北京為了建設平北根據地紀念館,到白乙化老家搜集烈士材料,。他的遺腹女已經是老人,,他的妻子更是老態(tài)龍鐘。母女倆這才第一次知道,,永遠失蹤的親人,,竟是一位大英雄。
十團剛組建時,,王仲華(董毓華)任團長,,白乙化副團長,王波教導員,,朱其文政治部主任,,吳濤政治部副主任,王亢參謀長,。王仲華很快病逝,,白乙化接任團長。后朱其文調任地方黨政工作,。領導班子調整為:團長白乙化,,政委吳濤,政治部主任王波,,參謀長才山,,王亢后來接任犧牲的白乙化擔任團長。
王亢是東北大學學生,。才山是北平大學學生,。王仲華、白乙化,、王波,、朱其文、吳濤,,他們五人都是中國大學學生,。
北平中國大學,孫中山先生于1913年創(chuàng)辦,,宋教仁,、黃興為第一,、二任校長。李大釗,、李達等一批革命者,,曾來該校大力傳播馬克思主義。一個具有革命基因的大學,,培養(yǎng)出李兆麟(東北抗聯(lián)第三路軍總指揮),、白乙化、王仲華,、王波,、吳濤、朱其文等一大批青年英才,。
王亢、吳濤后來成為共和國少將,,朱其文成為駐越南大使,。王仲華、白乙化,、王波,、才山則為民族解放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他們個個學有所長,,期望著用杰出的才華報效社會,、建設國家??墒?,那個時代國家貧弱,社會崩潰,,東洋西洋帝國主義,,爭先恐后地掠奪中國,蹂躪河山,。一個殘酷的時代,,把一個殘酷的主題,矗立在他們面前,,那就是拯救苦難的國家,,解放屈辱的民族。他們別無選擇,,只能肩起使命,,拿起刀槍,走向戰(zhàn)場,。生生死死置之度外,,哼著戰(zhàn)歌去當烈士,。
那個年代,大學生在中國還是鳳毛麟角,,他們占盡各種優(yōu)勢,,誰都可以享有輝煌的人生。十團的將佐,,更是精英中的精英,。參謀長才山,是個滿腹經綸的智多星,,人稱小諸葛,,他干什么都可以出人頭地。政治部主任王波,,人稱小高爾基,,他立志要當作家,寫出《黃河大合唱》那樣的作品,,流芳百世,。吳濤是個闊少爺,上大學時每年的生活費高達800大洋,,他有多大的家業(yè)需要繼承啊,。白乙化也是殷實之家,父親經商,,母親知書識禮,,教他背誦了許多經典。他皓目美髯,,文武雙全,,詩畫兼通,多才多藝,,還是校足球隊的骨干,,堪稱一代風流才子,是多少女性心中的白馬王子啊,。他們若是選擇個人家業(yè)和事業(yè),,肯定前途無量,若是選擇民族解放,,每分鐘都可能血灑疆場,。
可是,這些杰出的書生,,這些精英中的精英,,偏偏要把苦難的祖國背在自己的身上,偏偏要把自己跟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捆綁在一起,偏偏要拿起破槍,,去面對侵略軍最先進的殺人武器,,偏偏要責無旁貸地選擇這條犧牲之路。
這就叫擔當??!
十團滿編為1380人,抗戰(zhàn)中先后犧牲了1200人,。除了王亢,、吳濤個別人,其他200名知識分子,,都把鮮血灑在了燕山腹地,。咱們神州大地能夠厚德載物、發(fā)子養(yǎng)孫,、萬物花開,,都是因為浸染著這些英烈的鮮血。201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十團竟然占了兩位:白乙化,、才山。
這份光榮可能超過所有其他部隊,。
我為什么關心參加學運的大學生,,往后都踏上了什么樣的人生道路?因為我想知道,,在一個血雨腥風的時代,,書生究竟應該怎樣處理個人與時代的關系,知識分子除了寫文章,、游行,、喊口號之外,還能不能有其他方式的擔當,。
感謝艾辛同志,,用她的激情和愛戴之心,攝制了這部真實樸素而又震撼人心的紀錄片《北平以北》,,給我提供了答案,。該片把以“知識分子團”聞名于世的十團的故事,從歷史的塵埃中翻找出來,,給我們看到前輩書生的才華,、理想、血性與擔當。這些永遠新鮮的紅色故事,,能夠讓我們知道共和國的來路,,能夠療救今天的輕浮、淺薄與自私,。
文字,,只是書生服務民族、報效社會的方式之一,,如果遇上白乙化那樣的時代,,拿起刀槍顯然是更重要的方式。書生也可以像所有其他國民一樣,,當戰(zhàn)士,、當烈士、沖鋒,、流血,。反抗侵略、拯救祖國是最大的使命,,知識分子沒有更重大的個人使命,,值得置于這個使命之上。
如果時代有變化,,必須用其他方式(比如錢學森,、鄧稼先、楊利偉的方式)履行使命,,那也是書生的光榮,。方式是可以改變的,永遠不變的是理想,、擔當和犧牲精神,。
我們作為受惠于共和國的書生,點點滴滴的擁有,,都是從烈士的鮮血中生長起來的,。跟白乙化、才山,、王波比起來,,我們有什么才華好炫耀的,我們有什么稟賦好驕傲的,,我們有什么成就好嘚瑟的,,我們有什么理由,放縱我們的私心,、欲望和怨憤,?
和平年代,,書生的工作特點是成天泡在書本里,我們總是從浩瀚典籍中尋找我們的精神資源,。作為受惠于共和國和平的這一代書生,,如果僅僅把孔孟老莊的文字認作精神之父,難免會營養(yǎng)偏狹,。必須把成千成萬先烈的理想,、鮮血與擔當,也認作我們的精神之父,,才能保證我們的精神世界陽光明媚,、乾坤朗朗。
王亢將軍在1992年辭世之前,,囑咐將他骨灰埋進白乙化烈士陵園,。有人給他解釋,那不是公墓,,而是白乙化烈士的個人陵園,,別人埋在那里,沒法立碑刻名,。王亢將軍說:不要碑,,不要名,我只要跟白乙化在一起,。這就是理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