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將至,又是一輪消費高峰,。
近日,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根據全國消協(xié)組織近兩年春節(jié)期間受理的相關投訴情況,發(fā)布2018年春節(jié)消費提示。
中消協(xié)提醒消費者,理性對待商家優(yōu)惠促銷,警惕“贈品不三包”“打折商品,一經售出概不予退換”等常見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現象,。小心掃碼送禮品等新型詐騙,時刻提防個人信息泄露,。有些“贈送”活動需要消費者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填寫身份證號,、手機號及點頭視頻等,不法分子利用所取得的信息開通賬號進行貸款等,讓消費者不知不覺間背負巨額債務,。
春節(jié)前夕,商家促銷活動究竟有哪些貓膩?《法制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年貨展銷會上遭遇騙局
《法制日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市一些大型商場和超市,發(fā)現不少商品都給出了低價折扣,。
記者注意到,有些消費者在網上爆料稱,有的商家推出的折扣背后其實暗藏玄機乃至騙局,。這并非危言聳聽。
每年春節(jié)前,有的地方舉辦類似于年貨博覽會的展銷會,深圳市民張羽(化名)通過微信向記者講述了他在一次博覽會上的經歷,。
張羽稱,他站在賣藥材的檔口時,有人贈送免費茶水品嘗,喝完后旁邊另外有自稱是客人的人連聲稱贊茶水效果好,、藥材質量高等。
這一唱一和讓張羽頗為心動,便決定購買,。
“其實商家在給整塊藥材稱重時并未告知具體價錢,而是安排專人在一旁跟我套近乎,、分散我的注意力,等把藥材切好片后,我才知道自己稱了半斤花旗參、半斤瑪卡,一共需要付3000元,?!睆堄鹫f,。
最終,張羽因為身上只有500元,便購買了500元的花旗參。幾天后,張羽用買來的花旗參煲湯卻覺得不對勁,雞湯里只有雞的味道而毫無參的味道,拿去藥店驗貨后才知道自己被騙了,。再度返回博覽會時,那個賣藥材的攤位已經消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