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假期,有這樣一條新聞受到廣泛關注:赴美展出的中國兵馬俑一個拇指被盜走。怎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事,?日前,,央視記者前往事發(fā)博物館,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根據(jù)記者調查,事情實際上發(fā)生在去年。去年12月21日,,一名男子從美國一博物館展出的兵馬俑上,折斷并盜走一根拇指,。這一事件引起了人們極大關注,,中國承辦方也表示了強烈憤慨和譴責。目前,,被盜拇指已被找回,,涉事男子邁克?羅哈納也面臨著審判,。不過,,兵馬俑這樣的世界級文物,安保為何如此脆弱,?一個普通人又是如何潛入展區(qū),,實施盜竊的呢?
博物館辦派對 成了盜竊“導火索”
在美國,,由于面臨營收壓力,,博物館常常對外出租展廳以獲得收入,,展廳便經常成為派對、聚會的場所,。由于在參與派對的同時,,人們還能欣賞展出的文物,博物館的娛樂活動受到了一些人的歡迎,。
△事發(fā)博物館內景
2017年12月21日晚,,事發(fā)的美國費城富蘭克林學會博物館正舉行著一場派對,來自特拉華州的24歲青年邁克,?羅哈納也是派對的參與者之一,。當晚9時15分,羅哈納偷偷溜進一個已經閉館卻沒有鎖門的展廳,,看到了博物館正在展出的兵馬俑,。他掏出手機,用手電筒照著一個兵馬俑的手指仔細研究,;他還站上陳列臺,,手臂搭在兵馬俑肩膀上來了一張自拍。最后,,羅哈納悄悄掰下了兵馬俑的大拇指,藏在衣兜里帶走了,。
展覽強調互動真實 并無特別保護措施
可能有人會問,,羅哈納為何能如此輕易突破層層安保,靠近這樣的世界級文物,?實際上,,美國的一些博物館比較強調互動真實,展覽品和觀眾的距離很近,,也很少用玻璃罩等特別的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