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退休教師張偉源在整理工資條(3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李紫恒攝
張偉源將1991年至今27年的325張工資條按照時間先后順序粘貼在一個類似影集的本子上,,并備注了每年工資收入總和。
上世紀90年代初的工資條已經(jīng)泛黃,,一些字跡已經(jīng)模糊,但細細品味起來,,卻能看到不同時代的記憶與變遷,,例如糧價補貼、滅鼠補貼等,,都是特殊的“年代名詞”,。
張偉源說,1991年他每月工資是287元,,到2017年已經(jīng)漲到數(shù)千元,,家庭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工資光應付吃穿就捉襟見肘,,根本別想攢錢?,F(xiàn)在吃穿根本不用計較花多少錢,也能存下錢,。
張偉源1962年剛工作時,,最大夢想就是有一輛自行車,但只能想想而已,?!艾F(xiàn)在買輛汽車都沒問題,只是我們年齡大了對汽車不感興趣,孩子們早就都買車了,?!彼f。
青島退休教師張偉源在家中介紹工資條構成明細(3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李紫恒攝
除了工資條,張偉源保存的家庭賬本同樣見證了時代變遷:1983年主要支出是饅頭,、豆腐,、飯票、菠菜等,,而且這一年有3個月還出現(xiàn)了負數(shù),,入不敷出;1998年,,支出中出現(xiàn)了豬耳,、蛋糕和排骨等;2005年,,家庭支出中出現(xiàn)了海參,。
“這些工資條是一面鏡子,反映了我的工資收入變化,,從中也能看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普通家庭收入的巨大變化,,非常有意義?!睆垈ピ凑f,,“這些工資條對我來說就像老朋友,時不時拿出來聊聊天,。將來孩子們翻翻這些工資條,,就能觸摸到家庭和時代的變遷?!?/p>
除了享受美好生活外,,收集整理工資條等家庭檔案是張偉源退休之后的一項工作?!艾F(xiàn)在不愁吃穿,,退休之后要有一些愛好,才能讓生活更豐富更美好,?!睆垈ピ凑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