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林平
最高法發(fā)布的一則涉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顯示:有被告人以“算命先生”身份,,通過QQ聊天多次誘騙未成年與其發(fā)生性關系。
6月1日,,在“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到來之際,,最高法公布了10起利用互聯(lián)網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典型案例,。最高法院研究室姜啟波指出,由于青少年心智發(fā)育不成熟,,識別風險,、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相對薄弱,更容易成為網絡違法犯罪的侵害對象,。
2016年6月至9月,,被告人楊某某利用網絡通過QQ聊天工具,分別以“張某甲”,、“張某乙”,、“陳某”及“算命先生”身份與被害人劉某某(14歲)、王某某(13歲),、沈某某(15歲)聊天,,并以“算命先生”名義謊稱被害人如想和“張某甲”等人生活幸福,必須先與“算命先生”發(fā)生性關系方可破解,。楊某某以上述手段多次誘騙三名被害人在賓館與其發(fā)生性關系,。
經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楊某某違背婦女意志,,利用迷信,、威脅等手段強行與被害婦女(幼女)發(fā)生性關系,其行為已構成強奸罪,。楊某某奸淫未滿十四周歲的幼女,,強奸多名未成年人,依法應從重處罰,。依據刑法有關規(guī)定,,判決被告人楊某某犯強奸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六個月,,剝奪政治權利三年,。
最高法認為,,本案是一起通過互聯(lián)網交友誘騙,、威脅少女實施性侵害的嚴重犯罪案件。
“三名被害人均是未成年人,,其中一名為幼女,。被告人通過一人分飾不同角色,利用未成年人年少,、幼稚,、膽小的弱勢,采用迷信,、威脅等手段發(fā)生性關系,,嚴重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最高法提醒,,未成年人不宜使用互聯(lián)網社交平臺與陌生人交友,,以免上當受騙。家長和學校要對未成年人加強性知識,、性侵害防衛(wèi)教育,,及時了解子女網上交友情況。
澎湃新聞注意到,,除上述案例以外,,這10起典型案例還包括三起涉網絡猥褻兒童案,以及裸貸敲詐勒索,、向未成年人販賣毒品,、網友見面強奸案等。
姜啟波表示,,今后,,人民法院會更加充分地履行司法審判職能,依法嚴懲各類利用互聯(lián)網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有針對性完善司法政策;進一步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xié)作配合,,為凈化網絡環(huán)境,,保護未成年人少受、不受網絡違法犯罪侵害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