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天安門作為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類建筑物,,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1988年對外開放參觀以來,,天安門城樓的參觀客流量常年居高,,去年接待國內外游客高達三百余萬人次。
據(jù)專家介紹,,明清時期,,天安門城樓因雷擊、戰(zhàn)爭損壞,,曾進行過兩次重大修建,。新中國成立后,1970年曾對天安門城樓進行過一次翻建,,以增強城樓主體的抗震性能,。此后四十余年間,只對城樓局部進行過針對性維修及年度保養(yǎng),。
2013年至2014年,,專業(yè)權威機構對天安門城樓及城臺進行了全面檢測,結果表明,,天安門城樓及城臺整體處于安全狀態(tài),,但也出現(xiàn)了城臺滲水、墻體抹灰局部空鼓,、城樓彩畫開裂,、部分設備設施老化等情況。
本次工程屬于常規(guī)保護性修繕,,一是重做城臺防水,,剔補局部空鼓墻體,屋面瓦件局部查補,;二是檢修或更換已達到使用年限的管線或設備,;三是進行必要的彩畫修補和文物保養(yǎng)工作。工程將秉承不改變文物原狀以及“最小干預”的文物保護原則,,精心維護,,規(guī)范施工。專家指出,,及時必要的修繕有利于天安門城樓及城臺的永續(xù)保護,。
延伸閱讀
天安門城樓40多年前曾秘密翻修 用去6公斤黃金
很多人并不知道,今天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天安門城樓,在40多年前曾被秘密翻建過,。天安門城樓為何要翻建,,又是如何翻建的呢?天安門城樓在原址,、按原規(guī)格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一座天安門城樓自1465年(明成化元年)建成后,,天安門城樓由于兵火戰(zhàn)亂、長期失修,,建筑結構已嚴重損壞變形,加之過度汲取地下水和負荷城樓自身重量,,主體已嚴重下沉,。解放后天安門城樓曾經(jīng)進行過幾次簡單、小規(guī)模的維修,;但未能徹底解決問題,,尤其是1969年河北邢臺地區(qū)發(fā)生了6到7.5級強烈地震,天安門城樓損壞變形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