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研究揭示漢藏語系起源于中國北方
科技日報上海4月25日電(傅萱記者王春)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為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fā)展歷程,、了解中國及周邊鄰國的各漢藏語系語言之間的演化關系及認識東亞人口遷移歷史提供了重要依據(jù)。4月25日,,該成果以原創(chuàng)性研究論文形式在線發(fā)表于《自然》。
漢語,、藏語,、羌語、緬語等400多種東亞語言被認為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合稱為漢藏語系,。語言學家對漢藏語系內(nèi)部各語支親緣關系、分化時間以及起源地點長期存在爭議,?!氨狈狡鹪醇僬f”認為它起源于大約4000至6000年前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而“西南起源假說”則認為它起源于至少9000年前的東亞西南部某地,。
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通過對109種漢藏語系語言的近千個詞匯詞根—語義組合進行譜系建模分析,,重構了漢藏語系諸語言間的親緣關系,并以此推算出漢藏語系的分化時間和起源地,。
該研究支持了東亞地區(qū)漢藏語系諸多語言的同源關系,;證實了漢語從原始漢藏語分離成獨立語族(支)的觀點,并且漢藏語系中的其余語言構成一個單系語言群,,即為藏緬語族,;估計了原始漢藏語分化成現(xiàn)代語言的最早年代在距今約5900年前,地點可能在中國北方,,因此該語系的起源和分化可能與仰韶文化及馬家窯文化的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系,。以上發(fā)現(xiàn)與“北方起源假說”相符,也符合語言隨農(nóng)業(yè)擴散的觀點,,而且擴散的時間點與考古證據(jù)相符——此前的考古證據(jù)揭示出獨特建筑形式和陶器類型向南擴散的特征,。
新華社倫敦4月24日電(記者張家偉)中國研究團隊24日在英國《自然》雜志發(fā)表報告說,最新分析結果顯示,,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于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
原標題:對華友好合作是越南優(yōu)先方向丁英俊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5日起在北京舉行,,越南總理阮春福出席高峰論壇并與中國國家領導人會面,,簽署雙邊重要合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