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成了大草原受訪者供圖
據環(huán)評報告,該工程功能定位為:科學調整江湖關系,,恢復鄱陽湖水文節(jié)律和自然生態(tài),,提高枯水期水資源和水環(huán)境承載能力,促進鄱陽湖和長江下游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兼有供水,、灌溉、航運等功能,。
反對者的意見也集中在生態(tài)領域,,包括建議充分考慮對鳥類與濕地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進行專項長江江豚過閘情況監(jiān)測研究,、評估后續(xù)水質生態(tài)狀況等,。爭論還在繼續(xù)。
胡振鵬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環(huán)評報告已提交至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生態(tài)環(huán)境部雖未正式受理,但已啟動調研工作,。近期,,江西省水利廳也對外表態(tài),江西已在重點推進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的前期工作,。
鄱陽湖干旱,,影響幾何?
時代周報:近年,,鄱陽湖連續(xù)出現枯水時間提前,、枯水期延長、水位超低等情況,。尤其今年鄱陽湖出現
“汛期反枯”,。你認為,這主要是什么原因導致,?
胡振鵬:
今年鄱陽湖區(qū)域的極端干旱,,是在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下的一個極端氣候事件,,主要還是氣候干旱高溫。熱帶副高壓控制長江流域40多天,,北面缺少冷空氣南下,,海上臺風作用有限,這種情況下導致了高溫和少雨,。
今年1-6月,,鄱陽湖流域降水量是1219mm,比往年平均值還高7%,,但7,、8月總共降水只有132mm,比往年減少54%,;同時高溫導致鄱陽湖今年的蒸發(fā)量比以往增加70%以上,,使水位快速下降。
鄱陽湖湖床草原,,不時可見干涸開裂的空地與低洼時代周報記者王晨婷攝
時代周報:你詳細記錄了6月23日以來的星子站水位,。如何看待水位的變化?
胡振鵬:
6月23日達到今年鄱陽湖的最高水位19.41米,,相較以往是略高的,,當時還要注意防洪。但在高溫和少雨的共同作用下,,水位一路下降,。到現在即將突破歷史最低水位。以往全年最低水位都在1月份前后出現,,而現在9月就將突破歷史最低水位。
2月27日電(記者姜濤)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星子站水位27日8時跌至7.9米,,低于8米極枯水位線,江西省水文監(jiān)測中心發(fā)布枯水藍色預警,。
2023-02-28 14:33:06鄱陽湖水位又跌破極枯線【每日一習話】守住濕地生態(tài)安全邊界 為子孫后代留下大美濕地
2023-02-02 21:33:19【每日一習話】守住濕地生態(tài)安全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