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臨的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中,,人口變動是關鍵一環(huán),。上海社科院原常務副院長兼經濟研究所所長,、國家自科與社科基金重大課題首席專家左學金認為,中國人口負增長大概率持續(xù)到下個世紀,,為應對人口變化對經濟帶來的挑戰(zhàn),,中國要加快需求結構轉型,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資,,以實現(xiàn)人口高質量發(fā)展,。
在11月4日召開的“中國與世界經濟學術研討會暨《求解不確定:中國與世界經濟發(fā)展的邏輯》”的新書首發(fā)分享活動上,該書作者,、國際金融論壇(IFF)學術委員,、中國美國經濟學會理事章玉貴邀請左學金等嘉賓,共同探討了中國在當下,,尤其是中美博弈背景下的諸多不確定性,,以及如何應對這些不確定性。
章玉貴
人口負增長大概率持續(xù)到下個世紀
左學金認為,,中國人口變動面臨的不確定性,,首先在于人口負增長與老齡化趨勢。2022年末全國人口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開啟了人口負增長的進程,。中國人口變動的主要風險,已經從人口數量過大和增長過快,,轉向持續(xù)負增長,、極低生育率與快速老齡化。
其次,,生育率也面臨不確定性,,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是中國婦女的總和生育率將如何變動。左學金和一些學者根據穩(wěn)定人口模型的模擬結果發(fā)現(xiàn),,假定中國人口總和生育率從2015年的1.55線性增長到2040年的更替水平2.1,,并在此后保持不變,那么要等到2097年,,即在達到更替水平近60年后,,人口負增長趨勢才能逆轉。而由于中國實際生育率已經遠低于研究假設,,中國生育率在2040年回升到更替水平的可能性極小,,所以人口負增長大概率將持續(xù)到下個世紀。
隨著人口趨勢的不斷變化,,人口遷移也在重塑全國人口的空間分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表明,東部地區(qū)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上升2.15個百分點,,西部地區(qū)在成渝城市群的帶動下微升0.22個百分點,,中部地區(qū)下降0.79個百分點,東北地區(qū)下降1.20個百分點,。全國330多個地級行政區(qū)共有149個地市的人口減少,,占比達44.7%,部分農村地區(qū),、資源枯竭型城市和其他人口流出地區(qū)人口下降甚至無人化,。
左學金認為,人口與經濟活動向少數大城市集聚是全球性趨勢,。未來中國人口與經濟活動將繼續(xù)向沿海三大城市群,、沿江兩大城市群和部分沿線(交通干線)城市群集聚。人口總量縮減不會改變這種集聚趨勢,,反而會在推力和拉力的共同作用下加強這一趨勢,。隨著人口負增長時代到來,還會有更多的地市人口出現(xiàn)減少,。因此城市在規(guī)劃房地產投資,、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有充分的前瞻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左學金
讓公共財政支出轉型引領擴大國內消費
左學金認為,人口負增長與老齡化將對中國經濟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這一沖擊主要表現(xiàn)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方面,。
供給側的沖擊表現(xiàn)在:勞動力稀缺性與成本上升;儲蓄率與投資率下降,;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從資本,、勞動力等傳統(tǒng)要素轉向創(chuàng)新與技術進步,經濟增長速度放慢,。
需求側方面,,2022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fā)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沖擊。造成三重沖擊的內部因素中,,人口負增長與老齡化就是重要因素之一,。
左學金認為,人口質量與創(chuàng)新對經濟增長至關重要,,對此需要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資,,以人口高質量發(fā)展支撐中國式現(xiàn)代化。但人力資本投資與傳統(tǒng)的產能與基礎設施投資有顯著不同,。中國對人力資本的投入,,包括為政府與住戶用于教育,、醫(yī)療保健、體育與文化娛樂等的貨物和服務支出,,均納入消費統(tǒng)計,。所以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資,需要實現(xiàn)需求側的轉型,,將部分投資轉為國內消費,。
那么如何加快需求結構轉型,擴大國內消費,?
左學金認為,,擴大居民消費是擴大國內消費的重中之重。居民消費率=居民消費傾向(居民消費/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份額(居民可支配收入/GDP),,所以提高居民消費率就要提高居民消費傾向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要提高居民家庭收入與勞動收入,,減輕勞動者的稅費負擔,。提高居民的消費傾向,則要進一步改革基本社會保障制度,,包括基本養(yǎng)老,、基本醫(yī)療、基本住房等,,消除或減少城鄉(xiāng)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
此外,還要讓公共財政的支出轉型引領擴大國內消費,。
左學金例舉數據顯示,,假定我們的目標是在長期內將消費率提升18個百分點,投資率降低18個百分點,,同時假定這種調整的20%~30%由財政來實現(xiàn),,那么相當于3.6%~5.4%的GDP的財政支出從投資轉向民生。按2022年121萬億元GDP估算,,相當于4.36萬億~6.53萬億元,。如果說中國2009年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思路是投入4萬億元來擴大投資需求,現(xiàn)在我們促進發(fā)展新格局的一個基本思路就是用4.36萬億~6.53萬億的公共投入來帶動增加20多萬億的國內消費,。將原來用于(硬件)投資的部分公共支出逐步轉向用于民生消費,,尤其是與提高人口質量相關的營養(yǎng)保健、教育,、醫(yī)療,、體育文化活動的相關支出。
以教育為例,,目前我國對教育的財政性投入為GDP的4%左右,,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但與高收入國家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中小學教育的生均公共經費投入較低,,城鄉(xiāng)之間與地區(qū)之間的均等化水平較低,。因此要加大對義務教育財政性投入的均等化程度,尤其要確保農村家庭與移民(進城農民工與其他遷移者)家庭的孩子獲得均等化的生均經費投入,。
此外,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年齡人口的下降使得基本養(yǎng)老保險有巨大的養(yǎng)老金隱性債務,。左學金建議,,促進基本社會保險收入來源的多元化,,除了基于勞動報酬的社保繳費外,,還要增加一般稅收在基本社會保險資金來源中的比例;同時增加社會保障與福利支出,,實現(xiàn)?;九c廣覆蓋,建設多層次或多支柱的養(yǎng)老保險體制,。
左學金說,,不確定性是中國與世界未來發(fā)展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因此,,中美關系的走向也舉足輕重,,中美兩國合作對應對全球人口面臨的挑戰(zhàn)至為關鍵。正如章玉貴新書所言:“全球經濟治理目標的實現(xiàn)內生性要求中美兩國在合作性博弈的過程中,,必須展現(xiàn)出應有的國際責任感與大國擔當,,全球經濟與貿易以及金融穩(wěn)定呼喚富有國際責任感的兩國決策者以及有實力的市場主體,在對話與交流中逐漸消除分歧,,在競爭與合作中促進商品和資本的自由流通,,早日建立有效的利益共享機制。告別零和博弈,,追求繁榮共生是中國與世界的使命,。”
責編:任浩鵬|審核:李震|監(jiān)審:萬軍偉
(來源:第一財經)
?9月5日,一則消息讓我們體育界再次掀起波瀾,。這次并非因為比賽的勝利,,而是因為六名國青隊員在集訓期間違反規(guī)定外出飲酒,甚至夜不歸宿,。
2023-09-06 11:06:56記者談中國球員喝酒問題◆中華民族自古就崇尚創(chuàng)新,,以創(chuàng)新精神不斷進行物質文明創(chuàng)造、精神文明創(chuàng)新和政治文明創(chuàng)建
2024-02-27 08:48:03瞭望|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談中華文明的創(chuàng)新性央廣網濟南2月23日消息(記者程立龍)2月21日,,身穿馬面裙的姚馳行剛剛結束直播帶貨,,聲音中透露著疲憊:“從大年初二一直忙到現(xiàn)在,工作就沒有停過,,但是一想到馬面裙成了全國‘頂流’
2024-02-24 10:14:39馬面裙賣爆了?12月18日,,俞敏洪發(fā)布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關于董宇輝任命的通知,并配文:祝賀宇輝,風雨同行,!通知中稱:經集團董事會研究決定
2024-02-29 16:54:57俞敏洪談中國文旅現(xiàn)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