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央視網:致終將成為“親戚”的你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走親戚時間,。
不少年輕人扛過了工作的年終盤點,,卻躲不掉來自親戚的年終盤問,。
“有對象嗎,?”“啥時候結婚,?”“什么時候要二胎,?”婚戀三連問,,讓有娃的,、沒娃的都陷入了沉默。
“工資多少,?”“買房了嗎,?”“今年存了多少錢?”工資奪命Call,,讓人恨不得反手把問題甩給領導:“問我干嘛,,問他啊,!”
“走親戚”這件熱熱鬧鬧的傳統(tǒng)活動,,在新舊觀念的碰撞下,變成了一場新的社交競技場,,有人歡喜有人愁,。
大過年的,不好好休息,,為啥非要湊這熱鬧,?
“走!親戚,!”
這年頭,,提起親戚,不少人第一反應是神經一緊,,立刻進入“戰(zhàn)斗模式”,。
社交媒體上,各種與“親戚”組成詞的字眼,,比如“懟”“對線”“決戰(zhàn)”,,個個火藥味十足,。
年前,一款賽博拜年模擬器《決戰(zhàn)拜年之巔》被玩到關服,。不少人與AI大姑大姨們展開對話練習,,只為在正式走親戚時有好“孝果”。
不過,,對著AI談笑風生,,初二走親戚時也難免犯慫:
“看見貓的時候,咪咪咪咪咪咪,,看到狗的時候,,嘬嘬嘬嘬嘬嘬,看到親戚,,低頭假裝玩手機,。”
其實,,年輕人并非毫無招架之力,。多年來,互聯網上總結了不少走親戚方略,,比如:
不聽不聽派
不想說,,就不說?;颉奥耦^苦吃”,、或端茶倒水,飲料未必能堵住親戚問話的嘴,,但一定能提供逃跑的“路線”,,見不得桌上有空杯的你,或許也能榮獲“懂事孩子”的稱號,。
實在不行,,戴上耳機,裝玩手機,,也能躲一會兒懶,。如果運氣好,,現場找“親兄弟們”一起打游戲,,聯絡感情,或能收獲長輩欣慰的目光,。
胡說八道派
亂說也是個辦法,。面對親戚“怎么還不談戀愛”的質疑,可幽他一默,,唱起“談過就是談個談個走~”,;可廢話文學,,“想找喜歡的,喜歡我喜歡的”,;可自我貶低,,“沒人會喜歡我,活該我這輩子孤苦伶仃孤獨終老”……只要自己罵得夠狠,,就沒人能罵到我,。
三步一竄嘛兩啊兩回頭~
還有“我的戀人是這個國家”“我有藍朋友,國家正在發(fā)”“看電視,,最好看的就是我對象”“找不到喜歡的,,喜歡大姨您這樣的”……種種不按套路走的答復,讓大姨們CPU過載,,贏得逃跑時機,。
先下手為強派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巧妙化解親戚問題后,,就可主動提問,,轉移對方注意力?!澳液⒆映煽冊趺礃??”“表哥堂姐有對象嗎?”主打一個“反彈”,,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把親戚的問題問完,,讓親戚無話可說,。
真誠必殺派
厭煩了遮遮掩掩、插科打諢,,直抒胸臆也無妨,。“工資,?一千八”“結婚,?黃了啊”“買房?沒錢,,你借我吧……”反正,,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無論如何,,答案總比問題多,應付總沒問題??梢环分嵌酚孪聛?,不免讓人心累,比起“走親戚”,,更想說“走,!親戚!”
時代變了,,親戚沒用了,?
平心而論,不少人并不討厭親戚關系本身,,只是討厭有人打著親戚旗號,,模糊邊界感,對他人指指點點,,乃至打壓,、占便宜的言行。
不過,,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是變化的,。
在傳統(tǒng)社會,親戚之間共同生活,、互幫互助,形成了情感和利益共同體,。孟子的“寡助之至,親戚畔之”正是在說,,當人們遇到困難,,親戚是最后一道“防線”,。
即便進入現代社會,“50后”“60后”多出生于多子女家庭,,物資匱乏的年代,,少不了兄弟姐妹間彼此依靠,加上本身對一些問題不敏感,,有些冒犯純屬時代差異帶來的無心之失,。
比如問小輩,,考多少分,、工作怎么樣,、婚姻怎么樣,在不少父母輩看來,,是正常的寒暄,乃至溫情的關心,、問候,。
如今,,親戚還是那些親戚,變了的是我們,。
從小一起玩的是同學,,出門在外靠的是朋友,教育養(yǎng)老靠社會機構……親戚的作用似乎變得可有可無,。
古話“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了”,,本就說明,,親戚關系會逐漸淡化。如今,,“90后”“00后”多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很多人“一代無親,二代無表,,三代四代誰也不曉”,,更是讓親戚變成一種脆弱的關系。
本來就不熟,,如果還要明爭暗斗,、演來演去,忍受居高臨下的爹味說教,,那更是給本就不多的親戚情分雪上加霜,。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胡小武在調查了上千名青年后指出,在“90后”和“00后”群體,,“斷親”已成常態(tài),。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曾調查4000多名青年,發(fā)現近1/5的人基本不走親戚,。
都說親戚走著走著就親了,,可親都要斷了,還有“走”的必要嗎?
“親戚竟是我自己”
有趣的是,,當年輕人上崗當“長輩”后,,人們發(fā)現,
這一屆親戚畫風不一樣了,。
去年,,當人們擔心“走親戚會不會終止在00后”時,“不婚主義小姨”火遍全網,,給孩子們發(fā)紅包的瀟灑姿態(tài),,令人向往;各種特立獨行,、乃至“離經叛道”的“神秘親戚”們被挖掘出來: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個神秘親戚,。他們只存在于長輩口中,不知道在干啥,,只知道在遠方工作,。只有過年才出現一次,總會帶些新奇的玩意給你,?!辈簧偃思毾牒筮€發(fā)現:
我好像就是那個神秘親戚。
如果說,,有的年輕人成為“長輩”后,,向傳統(tǒng)帶頭“沖鋒”,有的年輕人則選擇積極“加入”,。
今年,,不少大學生發(fā)現,自己放假回家成了“德華”,。德華是電視劇《父母愛情》里的姑姑一角,,因在劇中帶大了侄子侄女,成為不少返鄉(xiāng)帶娃大學生的自稱,。帶娃,、沖奶粉、輔導作業(yè)……大學生們成為勤懇負責的小姑姑/舅舅/姨姨,。
不少打工人也忙于發(fā)紅包,、考小孩。曾經吐槽親戚老愛問成績,,長大了才明白,,大人找話題不容易。讓小孩表演“破個冰”,,沒話說只能問一句“最近學習怎么樣,?”,,裝完大人后才后知后覺:“煩人親戚竟是我自己”。
“走親戚”的方式也跟著與時俱進,。比如,,在家族微信群沒事“冒個泡”,看到親戚家小孩要升學,、就業(yè)了,,積極分享所知信息,。有的年輕人也開始有意識地去經營關系,,在春節(jié)以外的時間里,也讓小輩們從小一塊玩,,從娃娃做起,,培養(yǎng)親情關系。
如今,,年輕人不一定會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但大概率會成為別人家的親戚。當新的長輩“上崗”,,怎么組親戚局,,也是門學問。
情還在,,人就在,。人和人相處,有摩擦是必然的,,但只要親戚之間,,能彼此關心、互相理解,,經歷了最初的陌生,,終究能坐在一起,年復一年,。
走親戚,,走的還是心啊。
安徽宣城,,二十年前,,為了陪妻子養(yǎng)病,蘇紅星搬進山里種果樹,,自學10年后,,他成了果樹種植科技特派員,一年300天在外,,免費指導2.7萬戶果農,,嫁接好百萬棵果樹。
2024-05-14 10:15:2567歲老人一年有300天都在出差原標題:90后有高馬尾10后有鯰魚須 網友: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審美近日,在北京的一所中學,,一位老師分享了學校女生普遍采用的一種發(fā)型,,這種發(fā)型的特點在于其劉海部分酷似“鯰魚須”
2024-03-25 16:21:3590后有高馬尾10后有鯰魚須原標題:寧愿找搭子也不走親戚?學者談“斷親”:主動社交意識的覺醒“斷親”現象為什么如此流行,?春節(jié)期間,,澎湃新聞發(fā)布報道《“斷親”話題上熱搜,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拜年走親戚,?》
2024-02-18 10:57:15寧找搭子也不走親戚,?學者談斷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