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今日入伏,,注意防暑
“是時三伏天,,天氣熱如湯,?!?月15日正式入伏,今年的“三伏”又是40天,。從2015年至2024年,,已連續(xù)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
所謂“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統(tǒng)稱,大約在每年公歷7月中旬到8月中下旬,,正好處于小暑與處暑節(jié)氣之間,,天氣最為炎熱。待到暑退出伏,,早晚才漸有涼意,。
中國天文學(xué)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xué)會理事楊婧介紹,,“三伏”的日期是按照我國古代歷法的“干支紀(jì)日法”確定的,。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稱,,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組成,,一共10個;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成,,一共12個,。
天干和地支按順序搭配,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從甲子開始到癸亥結(jié)束,可以不重復(fù)地記錄60個,,俗稱“六十甲子”,。當(dāng)一輪結(jié)束后,再從頭開始,,進(jìn)行新一輪的記錄,,如此循環(huán)不絕。由于天干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xiàn)一個帶有“庚”字的日子,,稱為“庚日”。
我國傳統(tǒng)歷法規(guī)定,,從夏至日開始數(shù)起,,數(shù)到第三個“庚日”就進(jìn)入初伏。初伏和末伏固定都是10天,,中伏則不固定,有時是10天,,有時是20天,。
為何中伏會有長有短?楊婧解釋說,,當(dāng)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xiàn)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xiàn)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以今年為例,,6月21日夏至,從夏至日算起,,第一個庚日是6月25日(庚申日),,第二個庚日是7月5日(庚午日),第三個庚日是7月15日(庚辰日),,第四個庚日是7月25日(庚寅日),,第五個庚日是8月4日(庚子日),8月7日立秋,,所以今年在夏至與立秋之間有5個庚日,,中伏就為20天。而在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8月14日(庚戌日)才進(jìn)入末伏,。
7月15日,,我們正式步入了炎炎夏日中的“三伏”時節(jié),今年的“三伏天”將持續(xù)40天,。值得注意的是,,從2015年開始直到2024年,連續(xù)十年的“三伏”都將維持40天的長度
2024-07-15 08:57:29今日正式入伏7月15日將正式入伏,,今年的“三伏”又是40天,。從2015年至今年,我國已連續(xù)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
2024-07-13 19:00:24入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