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價格戰(zhàn)再掀波瀾,,如果說之前是“7級地震”的話,現(xiàn)在完全可以用“10級大地震”來形容。
連一向高冷的奔馳,,也被卷入其中,,更坐實了“豪車價格崩盤”的傳聞。
以奔馳C200L為例,,這款車的指導價從33.48萬元降至20.27萬元,,降價幅度接近40%。此外,,奔馳的純電動SUV車型EQB 260的降價來得更猛烈一些,,從35.20萬元降至17.60萬元,幾乎打了五折,。
率先“撿漏”BBA的人們,,已經(jīng)忙著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曬作業(yè):已購車的車主們分享著自己“抄底”的心得,持幣待購者則打探著自己地區(qū)的底價,。
一,、豪華車銷量困境
從2023年年底開始,豪車降價的消息就越發(fā)頻繁,,如今更是直接殺到“一字頭”:寶馬i3裸車價17萬起,,奧迪A4入門版僅需19萬多,奔馳A200L的裸車價已經(jīng)跌到16萬,,而作為銷量前排兵的C級車,,奔馳C260L時尚的價格也跌到了二十多萬。
奔馳大降價的背后,,正是國外豪華車在國產(chǎn)新能源汽車沖擊下所折射出的銷量困境,。從銷量和營收、利潤方面均呈現(xiàn)下滑態(tài)勢的財報就可窺見一斑,。
今年一季度,,奔馳全球累計銷量為56.84萬輛,同比下降6%,。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為5.05萬輛,同比下滑9%,。在中國市場,,奔馳乘用車的銷量為16.89萬輛,同比下滑11.6%,。
銷量壓力也表現(xiàn)在營收數(shù)據(jù)上,,奔馳一季度營收為358.73億歐元,同比下降4%,;凈利潤為30.25億歐元,,同比大幅下滑25%,,確實更難看了。
當然,,在國內(nèi)市場,,困境類似的豪華車經(jīng)銷商不只奔馳這一個品牌。
根據(jù)寶馬集團發(fā)布的今年一季度財報,,其營收同比微降0.6%,,凈利潤則同比下降19.4%。在中國市場,,其銷量也遭遇了同比下滑3.8%,。奧迪也不例外,一季度營收為137.25億歐元,,同比下降了18.7%,;營業(yè)利潤方面,,從去年同期的18.16億歐元降至4.66億歐元,;整體季度的交付為40.2萬臺,其中奧迪品牌交付39.7萬臺,,同比下降了4.5%,。
BBA的豪華車光環(huán)似乎正在成為昨日舊夢。
豪華車銷量暴跌,,落到經(jīng)銷商頭上,,就更不輕松了?!?023年全國汽車經(jīng)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汽車經(jīng)銷商虧損比例達到43.5%。其中,,約三分一的豪華/進口車品牌經(jīng)銷商虧損,。
二、降價背后的銷量焦慮
大幅降價背后,,是傳統(tǒng)豪華品牌們深深的銷量焦慮,。今年1-4月,寶馬i3的月銷量分別為4745輛,、2870輛,、4069輛、4489輛,;奔馳EQE的最高月銷量只有868輛,;奧迪Q4e-tron最高月銷量只有1523輛,其中2月只有750輛,。
據(jù)寶馬集團發(fā)布的2024年一季度報告顯示,,寶馬2024年一季度在中國的交付量為18.77萬輛,同比下滑3.8%。同期,,寶馬在歐洲,、北美均取得了銷量增長。寶馬官方將中國市場銷量下滑的原因歸結為,,新的寶馬5系直到2024年2月才在中國推出,。
奧迪方面,2023年,,其在中國市場的總銷量約為72.9萬輛,,明顯落后于寶馬、奔馳在中國的銷量,。今年1月,,奧迪官方宣布更換中國區(qū)總裁。
保時捷也未能幸免,,其電動轎跑Taycan上市后因為價格高昂一直沒有銷量,,雖然后續(xù)有部分經(jīng)銷商給出了44萬元的巨幅優(yōu)惠,但仍然賣不動,,月銷量僅100多輛,。今年一季度,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同比下滑25%至16340輛,。
在競爭背后,,汽車行業(yè)的變遷也同樣值得關注。顯而易見的是,,包括BBA在內(nèi)的合資品牌與中國品牌間“此消彼長”的現(xiàn)象,,已成為了行業(yè)內(nèi)的長期趨勢。
2024年北京車展期間,,奔馳,、寶馬、奧迪等傳統(tǒng)豪華品牌的展臺已不再人滿為患,,而比亞迪(230.640,4.04,1.78%),、小米等中國品牌展臺被圍得水泄不通,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國參展商圍觀,。
中汽協(xié)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前4個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63.5%,,同比上升8.4個百分點,,創(chuàng)歷史新高。這意味著,,合資品牌市場份額已不足四成,;其中,,德系和日系市場份額還勉強保持在10%以上,美系,、韓系,、法系等市場份額均維持在個位數(shù)。
4月國內(nèi)20萬以上新能源汽車銷量榜單前20位中,,幾乎清一色都是中國品牌,,僅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兩款車型來自外國品牌。其中問界M9更是以15139輛成為了4月份50萬以上不分動力形式和車身形式的銷量冠軍,。
中國汽車市場正在完成從品牌導向到價值導向的過渡,,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再認可傳統(tǒng)豪華品牌的溢價,產(chǎn)品力成為了影響購買的首要因素,。
三,、誰在賺錢?
既然奔馳,、寶馬,、奧迪都在虧錢,那上半年到底誰在賺錢呢,?
截至目前已披露財報的跨國汽車集團,,豐田、現(xiàn)代和通用,,是營收利潤仍能保持正向增長的三家。
而且,,據(jù)三家財報顯示,,在它們?nèi)胰缃褓嶅X的核心市場中,中國市場已愈發(fā)“邊緣化”,,主要都是靠美國市場大賺特賺,。
在第一財季(2024年4月1日-2024年6月30日)狂賺1.33萬億日元(約6500億人民幣)的豐田汽車,就表示混合動力車型在北美市場的良好銷售,,是推動其業(yè)績增長的關鍵,。
而今年上半年銷售額創(chuàng)下85.68萬億韓元新高的現(xiàn)代汽車,北美市場更是其銷量最高的區(qū)域,,共售出107.4萬輛汽車,,占比31%。
正是特別是在北美地區(qū)通過擴大環(huán)保汽車和SUV車型的銷售比例,,現(xiàn)代汽車成功提高了每輛車的銷售價格,,因此今年上半年狂賺了391.04億人民幣的凈利。
加上起亞汽車約折合300多億人民幣的凈利,,現(xiàn)代汽車集團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無疑甚至已超越了奔馳,。
所以別看韓系現(xiàn)在在華好像份額已沒剩多少,,但人家的重心早已轉移到更高利潤的市場中去了,畢竟能賺到錢才是未來活得更好的關鍵,。
除此之外,,通用汽車如今的財務策略,更能佐證這一點,。
今年上半年,,通用汽車的歸股凈收入一共接近6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9.2%,。凈利潤率也由去年同期的5.9%漲至6.5%,。
今年第二季度,通用在美國交付總量達到696,086輛,,同比增長0.6%,。事實上,這也是通用目前利潤的主要來源,。
因為從目前整個通用汽車的產(chǎn)品結構來看,,中大型SUV和皮卡占據(jù)主導地位,而這些車型在北美市場的持續(xù)熱銷,,以及電動車的穩(wěn)步擴容極大推動了通用銷量與業(yè)績的增長,。
那特斯拉呢?
沒錯,,特斯拉也跌了,,而且跌的幅度還不少。它不僅上半年的營收同比下跌了3%,,為468億美元,;凈利潤更是同比腰斬,只有26億美元,。
特斯拉的虧損,,事實上也進一步讓行業(yè)意識到“規(guī)模效應”——這條汽車產(chǎn)業(yè)亙古不變的真理到底有多重要。
四,、結語
客觀地看,,對于BBA而言,不論是賺錢能力還是銷售體量,,雖然開始下滑,,但依然是龐然大物,就此斷言跌落未免武斷,。
汽車畢竟是一個長周期的產(chǎn)業(yè),,其在過去積累的能力,依然有望應用到更廣泛的市場競爭當中,,尤其是世界范圍的競爭,。
只是,,正如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所言,對于車企來說,,未來兩年將是發(fā)展新能源業(yè)務的關鍵期,。當車市進入“內(nèi)卷2.0時代”,車企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競爭格局將更加分化,。即使是奔馳寶馬,也需打起精神,,小心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