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的父親在山東當地一家新開業(yè)的小超市掃碼成為會員,為領取一盒雞蛋而被拉入一個數百人的社交群,。群主聲稱會不定期免費發(fā)放各種禮品,。直到父親花1000元購買了6袋酸奶粉回家,,并稱這款產品有“增強免疫力”的奇效時,,李女士才意識到父親陷入了掃碼騙局,。
與父親溝通后,,李女士發(fā)現老人沉迷于掃碼已有一段時間,,有時是為了領禮物,,有時是做任務領紅包,,甚至參與刷單。家里多出來的紙巾,、抽紙盒,、面條等都是父親通過掃碼獲得的。李女士認為,,老人總以為能通過掃碼占點小便宜,,卻忽視了背后的風險。
類似的情況在不少老年人身上發(fā)生,。他們容易被“免費領禮品”的吆喝聲吸引,,掃碼時信息泄露導致銀行卡被盜刷;有人看到“創(chuàng)業(yè)者”以小額紅包為誘餌推廣二維碼,,掃碼后社交賬號密碼被盜,;還有人沉迷于掃碼做刷單任務,結果發(fā)現自己被騙,。
專家提醒,,在數字信息時代,一些老年人容易沉迷網絡,,因缺乏判斷能力而導致權益受損,。因此,老年人應提升自我保護意識,,關注了解二維碼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防止因為蠅頭小利上當受騙。遇到個人信息泄露時,,應及時通過解綁,、凍結等方式止損,并學會運用法律手段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天津人劉先生的父親今年70歲,,熱衷于掃碼領東西,經常叫上同齡人三五成群地前往,。只要看到“掃一掃領禮物”,,他就停不下來。家里堆了不少雞蛋、飲料和衛(wèi)生紙,,都是他掃碼領回來的,。盡管劉先生多次提醒,但父親依然樂此不疲,,幸好至今未受騙,。
相比之下,李女士的父親就沒那么幸運,。他在那家超市掃碼后,加入了微信群,,對方不定期發(fā)放小額紅包,,鼓勵分享自制酸奶的照片和視頻。后來,,群主稱有線下保健講座可以免費聽,,并且聽課就有禮品贈送。李女士的父親每天早上6點半趕去聽課,,中午12點回家,。講座內容都與酸奶粉相關,宣稱其具有改善腸胃,、調節(jié)胃酸,、增強免疫力等奇效。最終,,父親購買了大量酸奶粉,。然而,這家超市實際上并沒有宣傳中的30多家分店,,等李女士想上門討說法時,,超市已經人去樓空,社交群也被解散,。
即使被騙后,,李女士的父親并未吸取教訓,繼續(xù)參與“掃碼做任務領紅包”的活動,,結果不僅沒領到紅包,,反而搭進去了不少錢。
河北人蘇女士的母親也因掃碼領取禮物導致社交賬號泄露,,險些釀成大錯,。母親在一次“地推”活動中,將手機交給“工作人員”操作,,對方以填寫信息為由索要身份證號,、電話號碼等信息。事后,蘇女士發(fā)現母親的社交賬號已被對方偷偷登錄,,并開通了免密支付功能,。她趕緊修改所有賬號的密碼,移除了所有非本人登錄設備,,及時止損,。
江蘇的張女士平日喜歡在短視頻平臺掃碼做任務領紅包。某天她看到一則兼職廣告,,掃碼添加對方為好友后,,按照對方要求進行購物刷單,結果被騙2990元,。退休在家的王女士則因掃碼學習免費教程,,最終花費2880元購買了一套視頻剪輯課程,卻發(fā)現內容簡單老套,,根本無法實現對方宣稱的效果,。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許光建指出,部分老年人對數字社會的發(fā)展還不適應,,對網絡消費領域的實際情況不是很熟悉,,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的坑騙對象。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主任周旭亮建議,,家人應多與老人溝通交流,,分享信息社會的各種經驗,提升老人的判斷能力,。相關部門也要加大對網絡詐騙行為和違法人員的打擊處罰力度,,開展法治宣傳活動,幫助老年人解決實際困難,。當老年人陷入掃碼騙局時,,應及時與家人溝通,固定好證據,,向公安部門或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提供線索,,必要時可通過訴訟渠道維權。
“掃一掃,,免費領禮品!”這種推銷活動在商超入口,、街頭巷尾十分常見,。然而,這類看似好事的背后可能隱藏著陷阱,。四川樂山公安網安部門查處了一起假冒政府工作人員身份騙取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
2024-11-07 13:14:41網警提醒|老年人切勿隨意掃碼領禮品掃碼獲取現金回饋是某些飲料品牌用于促銷的手段,消費者揭開瓶蓋掃描二維碼即可獲得數額不等的返現,,帶來小小的購物樂趣
2024-08-16 17:52:41兩男子狂擰73瓶飲料卻不買只為掃碼中獎9月9日,,一位博主分享了一則視頻,內容關于??谄囄髡景l(fā)生的一幕緊急情況:一名乘客突然暈倒,,幸好得到周圍熱心群眾實施的心肺復蘇后恢復了意識
2024-09-12 09:40:17當地回應網傳AED需掃碼付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