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和河北是楊妞花的兩個故鄉(xiāng),。她5歲前在貴州度過童年,,之后的人生則是在河北展開。直到31歲,,她的生活變成了貴州與河北之間的雙城故事,。這一切源于一次被拐賣的經(jīng)歷。
10月25日,,余華英拐賣兒童案重審一審宣判,。楊妞花終于迎來了人販子應(yīng)有的懲罰。她再次回到貴州,,是為了參加10月11日余華英案的重審一審開庭,。這個名字從5歲起就深深印在了楊妞花的記憶中,改變了她的一生,。而正是她,,親手將余華英送上了被告席。庭審中,,余華英被控拐賣兒童人數(shù)從11人增至17人,,楊妞花就是其中之一。
1990年,,楊妞花出生于貴州省畢節(jié)市織金縣,,是家中次女。姐姐楊桑英比她大三歲,。楊妞花5歲之前在織金老家的記憶已經(jīng)不多,,甚至忘記了自己會唱苗族民歌。這次回到織金,,外婆讓她唱苗歌,,但她已不會,。84歲的外婆是她在世的唯一直系長輩,這個只會說苗語的老人等到了楊妞花回來,。母親初學(xué)畫蠟染的布樣,,外婆還壓在床頭保留著,這次全送給了楊妞花,。
1995年,,父母帶著楊妞花和姐姐到貴陽打工。不久后,,隔壁搬來了一戶人家,,女主人就是人販子余華英。余華英用“買織毛衣的簽子”誘拐走了5歲的楊妞花,。楊妞花被帶到了河北邯鄲,,以2500元的價格賣給了一位奶奶。盡管知道自己叫楊妞花,,也記得余華英的名字,,但她不知道自己的家在貴州。
在河北邯鄲,,楊妞花以“李素燕”的名字重新開始生活,。8歲之前,她過得還不錯,,但后來因為有記憶,,奶奶對她變得防備起來,。小學(xué)六年級時,,成績不錯的楊妞花因照顧生病的奶奶被迫輟學(xué),開始了童工生活,。雖然養(yǎng)父是聾啞人,,但他給了楊妞花充實的愛。楊妞花一直照料著養(yǎng)父,,陪他聊天,、過年送餃子,還帶他去北京旅行,。
余華英拐賣兒童案有了新的進展,。根據(jù)律師王文廣的消息,該案件定于10月11日上午10時在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重新開庭審理,。此前,,余華英因涉及拐賣兒童被判處死刑,但她提出上訴
2024-09-30 22:49:00余華英拐賣兒童案將于10月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