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截至10月20日,,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回購金額合計3503億元,同期股權融資規(guī)模為3492億元。這是中國資本市場歷史上首次出現(xiàn)回購金額超過股權融資規(guī)模的現(xiàn)象,,標志著中國股市從“融資市”向“投資市”的重要轉變,。
此前,,中國股市因股權融資多,、回購分紅少而備受批評。相比之下,,美股的強勁回購力度與歷史上最長牛市緊密相關,。2007年至2023年間,標普500指數(shù)成分股累計回購金額高達94805億美元,,遠超IPO與增發(fā)總和的18877億美元,。蘋果,、谷歌、微軟等長期表現(xiàn)優(yōu)異的股票都持續(xù)進行大額回購,。
在中國證監(jiān)會的推動下,,中國股市正經(jīng)歷轉型,未來有望誕生更多通過大額回購成為超級牛股的公司,。2024年以來,,中國上市公司掀起史上最大規(guī)模回購潮,。A股市場的回購金額達到1482億元,,港股市場更是高達2021億元,合計達3503億元人民幣,。同時,,A股和港股的股權融資規(guī)模分別為2364億元和1128億元,合計3492億元,,略低于回購金額,。
自2015年以來,A股回購金額與股權融資的比例逐步增長,。2015至2017年,,該比例不足1%;2018至2023年顯著提升但仍未超過10%,;2024年躍升至62.7%,。港股方面,2022年前回購金額占股權融資比例也保持在低位,,但自2022年起迅速上升,,2024年首次超過股權融資規(guī)模,比值達到179.20%,。
具體來看,,超過2200家A股和港股公司在2024年實施了回購,總額逾3500億元,。其中,騰訊控股,、匯豐控股,、美團-W和友邦保險四家公司的回購金額分別達到824億元、323億元,、257億元和226億元,。此外,還有20家藍籌公司的回購金額超過10億元,。
回購用途主要包括注銷,、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以及擇機出售,。其中,“注銷式”回購最受投資者歡迎,,因為它直接提升了股價的含金量,。然而,并非所有注銷式回購都能帶來相同效果,,例如東岳集團的回購資金來自“賣子”交易且股份是從大股東手中定向回購,。
回顧美股2007至2023年的回購情況,標普500指數(shù)成分股累計回購金額約為94805億美元,,遠超IPO與增發(fā)總和,。這種大規(guī)模回購與美股歷史上的長牛行情密切相關,。例如,,蘋果、谷歌,、微軟等公司在過去幾年中進行了巨額回購,,推動股價上漲。數(shù)據(jù)顯示,,標普500回購指數(shù)在過去29年間多數(shù)年份均跑贏標普500指數(shù),,累計漲幅近24倍,年化收益率為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