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4日,我國申報的“春節(jié)——中國人慶祝傳統(tǒng)新年的社會實踐”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
昆曲是現存的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紀),。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對中國近代的所有戲劇劇種如川劇,、京劇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古琴在中國歷史發(fā)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和中國的書畫,、詩歌以及文學一起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承載者。古琴是中國獨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是流傳于中國新疆各維吾爾族聚居區(qū)的各種木卡姆的總稱,集歌,、舞,、樂于一體。除了主要代表《十二木卡姆》外,,還有《刀郎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等,。
蒙古族長調民歌與盛大慶典、節(jié)日儀式有關,,在婚禮,、喬遷新居、嬰兒降生,、馬駒標記等活動上都能聽到長調演唱??駳g運動會“那達慕”大會上也能聽到長調,。
中國篆刻以石材為主要材料,以刻刀為工具,,以漢字為表象的一門獨特的鐫刻藝術,。它由中國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藝發(fā)展而來,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雕版印刷技藝運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圖案,,再用墨、紙,、絹等材料刷印,、裝訂成書籍。這項技藝有1300多年的歷史,,比活字印刷技藝早400多年,,開創(chuàng)了人類復印技術的先河,在世界文化傳播史上起著重要作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在巴拉圭亞松森召開,,會議決定將“春節(jié)——中國人慶祝傳統(tǒng)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24-12-05 11:26:30中國還有哪些非遺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