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熱反映臺民意渴望交流
參考消息網(wǎng)12月9日報道 臺灣“中時新聞網(wǎng)”12月7日刊登馬英九基金會執(zhí)行長蕭旭岑的署名文章,,題為《馬龍熱 反映臺灣民心渴望交流》。文章摘編如下:
這次大陸奧運金牌得主馬龍,、楊倩隨隊的大陸師生團訪臺,,讓我最感到欣慰與振奮的,,是9天沿途巧遇過來打招呼的群眾。他們都告訴我:“兩岸太久沒有交流了,,你們邀請這個團來,,真好!”從臺北到臺中,,從埔里到桃園,、新竹,這樣的民眾多不勝數(shù),,讓我感受到真真正正的臺灣民意,。
總結(jié)此次陸生團訪臺,我認為有三大不可取代的重要意義:
第一,,在兩岸危局扮演安定“圍阻體”(即核反應堆安全殼——本網(wǎng)注),。賴清德上任后,各界擔心兩岸走向沖突的可能性更高,,臺海已成熱點,。馬英九基金會能邀請陸生團來,受到臺灣民眾高度關(guān)注與熱烈歡迎,,為兩岸關(guān)系帶來一絲暖意,。對岸網(wǎng)友也高度評價,認為臺灣民眾對陸生展現(xiàn)足夠的友善與溫暖,。兩岸民間產(chǎn)生的厚實善意,,可為兩岸危局扮演“圍阻體”。
第二,,重新將交流帶回兩岸“主旋律”,。馬英九時代,以交流代替交鋒,,以對話代替對抗,。然而蔡英文、賴清德則反其道而行,。賴清德上任后對陸發(fā)布旅游橙色警戒,,又發(fā)表“新兩國論”,令兩岸交流幾近中斷,。陸生團訪臺卷起的熱潮,又重新燃起兩岸人民心中的一絲希望,,將交流帶回兩岸關(guān)系的主旋律,。
第三,創(chuàng)造兩岸新的“公約數(shù)”,。臺灣社會出現(xiàn)“馬龍熱”,,也讓兩岸低迷關(guān)系重新產(chǎn)生火花,。如同馬龍自己說的,是一種“助跑器”,,大陸民眾高度關(guān)注陸生團訪臺新聞,,當他們看到臺灣民眾也熱烈喜愛馬龍,會有情感的共鳴與連結(jié),?!榜R龍熱”成為兩岸新的“公約數(shù)”,大幅減緩了兩岸民間升高的對立,,這對兩岸關(guān)系有正面效益,。
馬英九率領(lǐng)大九學堂20多位學員第三次訪問大陸,于21日在四川成都展開第二段行程,。23日正好是大熊貓團團和圓圓抵達臺灣16周年的日子
2024-12-25 09:30:51期待更多熊貓新生代來臺馬英九基金會執(zhí)行長蕭旭岑對綠媒報導不具名臺灣官員指27日到訪的陸生團中有多人具有中共黨員身份一事表示強烈不滿。他認為,,在陸生團到訪前一天放話抹黑造謠,,顯示出臺灣人的自信缺失
2024-11-30 23:07:54蕭旭岑呼吁重啟旅游觀光等兩岸交流12月1日,,奧運冠軍馬龍、楊倩等大陸師生訪臺期間,,一名復旦大學女學生祝賀中國臺北隊獲得棒球賽冠軍,,竟遭民進黨政客攻擊。
2024-12-04 10:15:56大陸女生說中國臺北遭綠營攻擊賴清德日前在黃埔百年校慶中稱,,“絕不能敵我、敵友不分,,更不能夠接受‘首戰(zhàn)即終戰(zhàn)’的投降主義”,,此言并被認為是針對馬英九而說
2024-06-22 13:03:57蕭旭岑喊話賴清德:回歸一中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