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讀的陳貍貍,。
沈騰和馬麗新上映的電影《抓娃娃》最近很火,,但看得我十分揪心。
很巧的是,,就像劇中“練廢的大號”,,剛好我也有一個哥哥,他從小不太擅長學習,,大學時在一個中外合辦項目“混”到了本科學位,。
而我雖沒有經(jīng)歷劇中所謂的極端“窮養(yǎng)”,也并非學霸,,但
我的父母也通過一種跟劇里特有,、相似的“PUA(心理控制)”、“苦難教育”和“放養(yǎng)”方式,,成功地將我塑造成一個對自己要求極高,、經(jīng)常思考人生的人。
這種方式的副作用是犧牲一部分心理健康,,但好在一波三折后,,我成功入讀了藤校之一的哥倫比亞大學,父母的“放養(yǎng)”似乎又變得合乎情理,。
但留學后,,當我頻繁反思自己18歲前接受的教育,我還是希望父母不那么“放養(yǎng)”,,許多苦或許就不必承受了,。
最好的雞娃不是送她去補習班,而是「Gaslighting」
Gaslighting(煤氣燈效應(yīng))是一種心理操縱的方式,,本質(zhì)上屬于一種心理虐待,。
“你太敏感了?!?/p>
“我從沒那么說過,,都是為了你好?!?/p>
“其他人都沒有意見,,所以只有你一個人有意見?!?/p>
“你很懶,,不付出一分努力。”
社交平臺上,,關(guān)于亞洲父母的梗太多了,,其中一些并非完全戲謔,、沒有道理,,比如說“東亞父母一生擰巴的愛恨”,,還有“東亞父母的愛都有利息”。
我18歲之前沒出過亞洲,,但根據(jù)我和身邊同齡人的感受和觀察,煤氣燈效應(yīng)在東亞家庭里可是太常見了,。
在成長過程中,,我總會因為父母的教育觀而感到矛盾:他們從不對我的學業(yè)表現(xiàn)、升學路徑,,甚至人生方向,,表現(xiàn)出過多關(guān)注,卻老是在意許多雞毛蒜皮的小事,,甚至在我表現(xiàn)出上進心時勸我不用太努力,。
?在這個物質(zhì)充裕的時代,一段視頻在網(wǎng)絡(luò)上引發(fā)了廣泛的共鳴。視頻中,,兩位老人因為堅持“有福我不享,,沒苦我硬吃”的節(jié)儉原則而過度勞累,最終病倒住院,。
2024-07-30 13:38:30為什么有些老人沒苦硬吃為何旅行總能在疲憊之余,,賦予我們深深的滿足?是何種神秘力量,,讓“甘之如飴”成為旅途的獨特印記,?
2024-07-16 09:59:16旅行有一種沒苦硬吃的感覺暑假期間,許多家長選擇帶孩子出游,,以實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理念。李女士便是其中之一,,她與家人前往河南度假,,希望孩子們能通過旅行增長見識,享受快樂
2024-07-30 09:43:07暑假帶娃旅游是“沒苦硬吃”嗎相比起我老公,,我?guī)薜拇_少了一份松弛感,我已經(jīng)盡量讓自己不要那么焦慮,,但是仍然比不上他那樣游刃有余,。
2024-09-24 11:04:56養(yǎng)娃電影《抓娃娃》憑借沈騰和馬麗這對經(jīng)典組合的精彩演繹,,為暑期檔電影市場注入活力,,票房迅速突破16億。影片以其獨特的幽默視角探討了教育這一永恒話題,,讓觀眾在笑聲中反思
2024-07-25 14:36:50《抓娃娃》揭示:“沒苦硬吃”的家庭教育誤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