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低價優(yōu)勢對國內同類農產品價格形成壓制,,進一步增加了市場供應,,加大了國內同類農產品價格下行壓力。以糧食為例,,2024年我國糧食產量達14130億斤,,首次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創(chuàng)歷史新高,。其中谷物產量13046億斤,,比2023年增加217億斤,增長1.7%,。在需求端,,我國面臨人口總量下降、老齡化程度加深的現實情況,,疊加居民收入增速放緩,,農產品消費需求趨于飽和,供需兩方面因素對國內大宗農產品價格形成拖累,。
具體品類中,,種植類農產品對整體大宗農產品價格影響較大。我國水稻和小麥有最低收購價,,不會對大宗農產品價格形成明顯拖累,,但玉米和大豆價格下降會產生連鎖反應,,帶降下游養(yǎng)殖業(yè)的農產品價格,。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2024年1月上旬到12月下旬,在監(jiān)測的主要用于加工的農產品中,,豆粕價格降幅最大,,下降約24.2%;其次是大豆,,下降17.1%,;玉米則下降16.4%。
整體來看,,2024年我國重點大宗農產品市場總體呈現供應充足,、需求增長緩慢的特點。從供應來看,,國內糧食生產形勢良好,,主要糧食作物產量增加,供應充足,。從畜產品市場來看,,因消費飽和而價格持續(xù)低迷,行業(yè)正在經歷生產調整階段,。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2025年1月上旬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變動情況,,數據顯示,1月上旬稻米,、大豆,、豆粕、花生價格均有所上漲,,其中大豆和豆粕價格環(huán)比上漲0.4%,。
展望2025年,影響我國大宗農產品價格的因素可能會發(fā)生一些變化,。從外部環(huán)境來看,,全球經濟有望實現有限復蘇,但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從國內來看,,我國貨幣政策將從“穩(wěn)健”轉向“適度寬松”,這將對國內大宗商品價格提供一定支撐,。雖然全球農產品仍處于增產通道,,但國內部分農產品,特別是畜產品經歷了產能調整后,,可能會獲得一些技術性支撐,。預計接下來大宗農產品價格走勢可能會出現分化,,部分品種價格有望獲得支撐,但整體價格下行壓力仍然存在,。具體來看,,糧食價格可能以穩(wěn)為主,其中小麥和稻米可能小幅下行,,但最低收購價的調整將構筑價格底部支撐,,玉米價格可能呈現先跌后漲的走勢,大豆價格仍有下降空間,。畜產品價格有望獲得技術性支撐,,存在一定反彈機會。
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
2024-11-08 16:27:12我國有了能源法,!2025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