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為何被稱為石頭生日。今天是正月初十,,也是石頭的生日,。沒錯,石頭也有自己的節(jié)日。相傳這一天是石頭神的生日,,被稱為“石磨日”,、“十子日”或“石不動”。按照傳統(tǒng)習俗,,在這一天不準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等石器,,否則會傷了莊稼,。此外,這一天還忌諱開山打石和以石蓋屋,,并有向石頭焚香祭拜,、午間供奉烙餅的習慣。過去在除夕于石器上貼春聯(lián)后,,直到正月初十之前都是禁止使用的,。過了正月初十,則可以開封使用,。
除了為石頭慶生,,正月初十還有其他一些有趣的習俗。比如“老鼠嫁女”,,這天許多地方會在屋隅,、墻角及水甕里點燈、焚香,、敬紙,,對老鼠娶親表示祝賀。有些地區(qū)習慣用谷面制作蒸食,,稱為“十子團”,,夜晚放置于墻角供老鼠食用。蒙晉地區(qū)的人們還會吃莜面,,以此討好鼠爺,,祈求新年交好運,。部分地區(qū)的人們在這天很早就上床睡覺,,以免打擾老鼠,相信這樣能換來一年的好運,。
正月初十還有掛花燈的習俗,,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人們將去年出生的小孩的名字寫在花燈上祈福,這種燈又被稱為“添丁燈”,?;浾Z中,“燈”和“丁”的發(fā)音相近,,因此掛燈寓意著人丁興旺,。此外,一些地方流傳著“烤獅子火”的民俗,,晚飯過后在院子里燃燒柴火,,全家老小圍爐烤火,邊烤邊說吉祥話,,以求健康平安,。
飲食方面,正月初十有很多特別的食物,。比如家家戶戶都要烙饃餅來吃,,饃餅形狀圓圓象征錢幣,人們認為吃了石頭餅可以帶來財運,。此外,,還有吃棒子面粥(玉米面粥)的習慣,金燦燦的粥象征糧食豐收,,有助于清理腸胃。山西,、內蒙古等地的人們則會吃莜面,,將其搓成面魚形狀,象征年年有余,。
祝你十全十美,,如果你知道初十還有哪些特別的習俗,,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