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林某供述,他從2020年開始便以押金方式給別人提供馬拉松參賽資格。最開始林某確實有渠道能獲取參賽資格,,但在發(fā)現(xiàn)收益可觀后,他動起了歪心思,,即便沒有名額或只有一兩個名額,也會對外宣稱有十幾個名額,,以騙取報名押金,。受騙人多像小敏和呂先生一樣,經同學,、朋友或同事的介紹認識了林某,,出于對熟人的信任,相信了林某的“官方身份”,,進而被騙,。
經審查,,2023年11月至2024年間,,犯罪嫌疑人林某虛構自己具有給他人辦理馬拉松配速員、進行耳機內測等資格,,并虛構了報名需要繳納押金的事實,,共騙取多名被害人11萬余元,。檢察機關認為,林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他人財物,,數(shù)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
有網友稱,,林某早在2018年開始,便以賽事工作人員名義在各地騙取跑友報名費,、各類押金,、拖欠供應商費用等,并在2023年被列為限制高消費失信人員,。林某多年逍遙法外的原因之一是小額多人詐騙立案難,。許多受害人被騙金額小且分散在多地,缺乏聯(lián)動,。在報案后往往會被告知受騙金額達不到詐騙罪的立案標準,。此外,林某善于鉆空子,,將騙取小額錢財?shù)男袨閭窝b成“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無奈之舉”,。如果騙局被拆穿,他會作出退費等償還損失的承諾,,隨后以“沒錢”等理由拖欠,。許多被害人出于怕麻煩或仍然期待林某主動賠償?shù)男睦恚两駴]有報案,。這些因素導致林某身上存在不少經濟糾紛,,但少有能被認定為構成詐騙罪。直到2024年,,14名大學生聯(lián)合報案,,共同舉證,才使林某在海淀區(qū)落網,。
該案同樣給馬拉松賽事主辦方敲響警鐘,。林某的劣跡很早便被曝光在各社交平臺,但各地馬拉松賽事組委會發(fā)現(xiàn)后并未及時對林某本人作出實質性抵制,,也未協(xié)助跑者報案,,這也使得林某能夠屢屢利用圈內名氣和人脈繼續(xù)行騙,直至此次案發(fā),。作為目前國內熱門賽事類型,,主辦方應承擔更多的審查責任,不應放任騙局的擴大。
對于廣大跑者而言,,警惕“內部名額”“押金退還”“免費裝備”等話術是關鍵,。目前,多地馬拉松賽事已要求實名制報名,,明確禁止名額轉讓,,并提醒跑者通過正規(guī)渠道報名。如遭遇類似詐騙,,請務必保留聊天記錄,、轉賬憑證等證據(jù)并及時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