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5月17日電 臺灣第三核能發(fā)電廠(下稱“核三廠”)二號機組運轉執(zhí)照17日到期,,將于次日零時前正式停機,。島內輿論擔憂缺電,、停電等痼疾尚未解決,如今“核電歸零”,,未來電力供應將面臨重重挑戰(zhàn)。
綜合中央社、中時新聞網、聯(lián)合新聞網等臺媒報道,,除未通過商業(yè)運轉相關“公投”的核四廠外,臺灣過去共有三座營運的核電廠,,近年來位于北部的核一廠,、二廠機組陸續(xù)關停,地處南部的核三廠一號機組也于去年7月停運,。核三廠二號機組是最后一座仍在運轉的核電設施,運行逾40年,。
長期以來,,“非核”主張被民進黨視為政治攻防的“神主牌”之一。臺灣地區(qū)前領導人蔡英文2016年競選時,,即把“2025年實現(xiàn)‘非核家園’”作為重要政見,,并在上臺后極力推動。此次核三廠二號機組除役,,似宣告如期達成“非核家園”的最后一里路,。
“無核”后會否缺電、如何保障電力供應穩(wěn)定,?分析認為,,依當局規(guī)劃,填補無碳電力缺口的“再生能源”發(fā)電占比應于2025年達15.2%,、次年達20%,;然而,光電,、風電兩大“再生能源”主力的裝機容量擴增均滯后,,今年難以達標。此外,,今年擬啟用的多座大型燃氣機組,,部分仍處于運轉測試階段,部分建設未見明顯進展,,能否順利,、穩(wěn)定供電讓人存疑。
有業(yè)者指出,,從能源成本角度考量,,相較于核電,“氣電”或“綠電”都更為昂貴,,無論以何者取代核電,,每年均需增加新臺幣上千億元的電力成本,。更有民意代表表示,全世界如今都在爭取人工智能(AI)的領導地位,,發(fā)展AI需大量電力支撐,,臺灣“核電歸零”后,恐將加劇用電不穩(wěn),、電價上漲,,沖擊臺灣AI產業(yè)發(fā)展。
《工商時報》17日刊發(fā)的社論指出,,長期而言,,若以2050年實現(xiàn)凈零排放為能源政策的終極目標,排除核電是不明智的選擇,,臺灣土地資源有限,,欲依賴“再生能源”與儲能技術達成凈零目標,終難實現(xiàn),?!胺呛思覉@”是執(zhí)政黨的主張,但部分觀念早已過時,,當全球能源選擇轉向無碳基載電力時,,當局應與時俱進。
實際上,,核三廠二號機組運轉執(zhí)照到期前,,在野黨提出“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案并達成共識,推動延長核電廠服役年限并放寬重啟條件,,該法案已于5月13日三讀通過,。依有關規(guī)定,已停止運轉的核電廠仍可申請換發(fā)執(zhí)照,,執(zhí)照有效期可延長至20年,。
不過,通過“核管法”只是為重啟核電設施提供依據(jù),,是否延用仍由臺行政當局主管機關決定,。就在5月16日,臺立法機構民進黨黨團以及高雄市長陳其邁,、屏東縣長周春米等已向臺經濟事務主管部門遞交反對老舊核電設施延役的連署書,,宣稱不背離“非核家園”政策。
外界預期,,在島內政黨斗爭愈發(fā)激烈的氛圍下,,重啟核電設施、恢復核電供應將面臨極大困難。臺灣即將迎來“核電歸零”后的首個夏季用電高峰,,如何解決電力吃緊問題,,成為擺在當局面前的一大挑戰(zhàn)。(完)
比雙11更有吸引力,!明明沒什么想買的,一看到“快遞停運”就忍不住,,網友扎堆瘋狂下單,,快遞爆倉,,快遞小哥崩潰:快遞只是放兩天假,又不是要倒閉了,。...
2025-01-22 10:08:10網友看到快遞停運就瘋狂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