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新華網(wǎng)的質(zhì)問:大學校園向公眾開放咋就這么難?老胡這兩年多次呼吁所有大學校園都向社會開放,,至少要取消入校預約的做法,憑身份證刷了就能進,。但是至今一些大學,,尤其是清北這樣的頭部大學拒絕取消預約制,非常遺憾,。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不少大學生和老師對校園封閉管理持歡迎態(tài)度,他們覺得這樣校園清凈,,挺好,。他們還認為,外人來得太多,,既可能打擾教學工作,,還有校園出事的風險,學校的各種資源原本就是為師生提供的,,外人進校園“蹭”這些資源用,,憑什么?
這種認識非常不對,。全世界的大學絕大多數(shù)都是開放的,,很多世界名校連院墻都沒有。中國的大學直到不久之前也都是高度開放的,,進校園不需任何登記,。預約才能入校,幾年之前是聞所未聞的事情,。老胡過去去清北講課辦事,,都是開著車就進去了,出校交停車費即可,。
嚴格管理校園,并且達到預約才能進入的程度,,主要是疫情期間采取的特殊管控,,當時那樣做,完全可以理解,。但是疫情之后,,各行各業(yè)的對外接觸基本取消了疫情期間的限制。而且有些大學開放了,,比如北京外國語大學,,老胡剛?cè)ミ^,完全開放了,,但是仍有一些大學沒有跟上社會的重新開放,,找各種理由繼續(xù)封閉管理校園,。
關閉與開放校園對學生都會形成潛移默化的認知影響。在封閉校園里讀了大學的學生,,會把學校院墻,、管理森嚴的大門和校內(nèi)的寧靜看成理所當然的事情,這些會成為他們認知世界的基礎元素,,什么正確什么不正確,,應該什么樣不應該什么樣,他們的價值判斷有可能與這些元素發(fā)生不知不覺的關聯(lián),。而參與他們認知的這些元素與世界真實而普遍的樣子是有偏差的。多少年之后,,那些學生如果有誰管理一方,,他上大學時獲得的這個認知烙印之一可能對他的一些決定產(chǎn)生影響。
中國的絕大多數(shù)大學都是公立的,,校園資源不僅僅為學校所有,,它們的開放在社會道義上也是應該的,這一點同樣要進入學生的認知中,。
所有大學把開放水平恢復到2019年吧,,更多的我們也不要求了。疫情的特殊情況在全社會已經(jīng)結(jié)束,,請仍然封閉效校園的大學不要帶頭待在當時構(gòu)建的一些情境中,,好嗎?
清北一直在中國社會里扮演開明開放開拓的角色,,這一次在開放校園的事情上,,希望他們也拿出應有的魄力來。如果有特殊時點游人過度集中的問題,,可以適度限制,,但是常態(tài)化的預約進入,真的需要改改了,。
2020年12月,,嫦娥五號成功從月球帶回月壤樣品,月球樣品科研工作隨之展開,。今天(12月28日)下午,,“問月——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展”將在北京天文館B館一層展廳拉開帷幕。
2024-12-28 09:09:24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向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