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鄭州紅色收藏家楊翔飛剛從中國國家版本館參加完活動,。他手中珍藏著一本日軍手寫的“盧溝橋事變?nèi)罩尽保嵌嗄昵霸谔旖蚬湓缡袝r偶然發(fā)現(xiàn)的,。這份手寫日志以日軍口吻記錄了1937年7月7日至8日間,日中雙方在盧溝橋發(fā)生沖突的全過程,。
楊翔飛指出,,這份日志的內(nèi)容完全背離歷史事實、顛倒黑白,。他說:“他們試圖掩飾罪行,,但是我收藏的一件件藏品都是鐵證!”
1937年7月7日,,駐扎在北平的日軍以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悍然炮轟中國守軍駐地宛平縣城和盧溝橋,發(fā)動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拉開了日本全面侵華的序幕,。
這份來自日本侵略者手寫的“盧溝橋事變?nèi)罩尽币鹱⒁猓撊罩疽匀哲娨暯窃敿毥榻B了盧溝橋事變的過程,,但內(nèi)容卻罔顧事實,、顛倒黑白。日志中寫道:“1937年7月,,日中兩軍在北京郊外的盧溝橋發(fā)生武力沖突,,日中戰(zhàn)爭爆發(fā),。”“7月7日深夜,,日軍在盧溝橋附近進行夜間演習時遭不明槍擊,,翌日拂曉,日軍對中國軍隊陣地發(fā)動攻擊,,雙方爆發(fā)交戰(zhàn)……” 日志始終刻意回避日軍發(fā)動戰(zhàn)爭的侵略本質(zhì),,掩蓋其蓄意挑釁、炮轟宛平城,、挑起全面戰(zhàn)爭的事實,。
直到現(xiàn)在,日本東京書籍出版的初中教材《新編 新社會 歷史》,、令和書籍出版的《國史教科書(第7版)》中關于盧溝橋事變的描述仍沿用這一說法,。這場由日軍主動挑起的侵略真相依然沒能被記錄在日本的教科書中。取而代之的是日中雙方對等的相互攻擊,,甚至污蔑中方先對日軍開槍,。
據(jù)新華社報道,日本歷史學家纐纈厚表示:“盧溝橋事變是侵華日軍自導自演的事件,。這一點,,日本史學界通過客觀考證早已明確,。盡管如此,日本右翼仍編造謊言,,試圖將事件的責任推給中國軍隊,。”
楊翔飛說:“以前從我們的教材中,,我們知道盧溝橋事變是日本侵略者為達到以武力吞并中國的企圖,,悍然炮轟宛平城,從而制造的一場蓄意謀劃的事件,?!?但從這些日軍的檔案資料里,他發(fā)現(xiàn)他們完全是顛倒黑白,,只有被侵略者在正視歷史,,那些加害者們卻罔顧事實。這也是一份很好的教育資料,,提醒我們不忘歷史,。
楊翔飛是一名紅色收藏家,,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已收藏各類抗戰(zhàn)相關圖書、畫報,、檔案,、舊報紙、地圖等十幾萬件,。他珍藏的一批日本戰(zhàn)犯在戰(zhàn)后戰(zhàn)犯營中手寫的懺悔錄,,同樣直觀呈現(xiàn)了侵略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這些畫報記錄了日軍自盧溝橋事變以來侵略中國各地的場景,,每一幅圖畫都是戰(zhàn)爭的殘酷見證,。
楊翔飛說:“每當夜深人靜,我重新翻看這些藏品時,,心里就會痛,。看著日本侵略者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下的戰(zhàn)爭畫面,,我很不舒服,。但正因為不舒服,才更應該留下這些史料,,它們是最有力的證據(jù),。”
談到為何熱衷于收藏,,楊翔飛提到,,小時候家鄉(xiāng)盧氏縣有一段老城墻,灰色的城墻殘垣上還殘留有日本侵略時留下的炮彈坑,。這些痕跡深深地烙進了他的心靈中,,使他后來喜歡上收藏,成為一名專業(yè)的收藏人士,。他說:“我們不需要仇恨,但不能忘記真相,。我們不需要戰(zhàn)爭,,但必須了解戰(zhàn)爭?!?/p>
法國小伙捐贈600多張歷史照片 上海淞滬抗戰(zhàn)紀念館已接收20日,上海淞滬抗戰(zhàn)紀念館接收了法國小伙馬庫斯捐贈的可能記錄侵華日軍在滬暴行的照片,。
2025-02-21 13:55:14法國小伙捐贈600多張歷史照片馬英九率臺灣青年參觀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12月20日,,正在大陸參訪的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及隨團臺灣青年前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
2024-12-21 14:09:11馬英九率臺灣青年參觀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