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一場“走出軍營”的軍運會,是武漢軍運會籌備的特點之一,。武漢軍運會確立“國家支持,、軍地聯合,、軍方主導、地方承辦,、社會參與”的辦賽模式,,意味著軍運會不是“軍營比武”,將更多地面向公眾,,影響世界,。
武漢軍運會執(zhí)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相對于以軍方為主,、相對封閉辦賽的往屆軍運會,,第七屆軍運會承辦主體從軍隊變成軍地共同承辦,更大地發(fā)揮城市作用,;更多比賽場地設在軍營之外,,向公眾近距離展示軍人的血性與個性;賽事影響將從各國軍營擴大到全世界,,彰顯“傳遞友誼,、共筑和平”的宗旨,“走出軍營,,將使軍運會更好地成為軍民融合的盛會”,。
4月份新晉國際軍體主席的皮奇里洛上校說,武漢軍運會是場全球性的體育盛事,,這場盛事定將聯動所有參賽國“共享和平,、同筑友誼”,提升體育運動的價值,。
中國速度:賽會籌備進度“不可思議”
武漢軍運會共設27個項目,,將創(chuàng)下“比賽項目數量歷屆第一,所有項目第一次在一個城市舉辦,,第一次新建運動員村”等軍運會新紀錄,。按照世界一流、對標奧運的標準辦賽,,但籌備周期卻僅有奧運的一半,。時間不足,是武漢軍運會籌備工作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
場館建設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根據項目設置,,我們確定了35個場館設施,,全部新建太浪費,時間也不允許,?!蔽錆h軍運會執(zhí)委會場館部負責人介紹,,為此武漢確定13個場館新建,17個維修改造,,5個臨時設施,。
建設主體多元,成為籌備快速有序推進的重要保障,。武漢發(fā)揮高校林立的優(yōu)勢,,11個高校承擔13個場館的建設任務。多頭并進,,讓場館建設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正逐步變成現實。
新建的武漢軍運村項目占地27.8公頃,,將承擔參賽運動員,、教練員食宿、訓練等職能,,工期僅兩年,。中建三局軍運村項目部負責人尹天明介紹,今年春節(jié),,工地上都有近百名工人加班,。他們以五天蓋一層樓的軍運速度,確保軍運村在明年4月前完工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