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鄒凌,用實際行動促進中非民間友好
鄒凌,,一位成功的民營企業(yè)家,,多年來一直在中非兩地開展各類公益慈善活動,用實際行動促進中非民間友好關系,,踐行習主席提出的“與非洲人民共同發(fā)展和攜手共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精神“,。
多年來,我報對他的慈善公益行動一直保持極大的關注,,就在前段時間,,我報記者也對他十年如一日在汶川災區(qū)參與重建工作作了相關報道,引起了讀者的廣泛關注,。
近日,,在他結束完對汶川地區(qū)重建援助之后又馬不停蹄的趕來贊比亞開始了他慈善公益的新一程。
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
當地民眾感激的接過救助金
當地孩子們眼中親切的“鄒爸爸”
從13年前踏上贊比亞這片土地,鄒凌便時刻履行著企業(yè)家的社會職責,,他熱心幫助困難家庭和弱勢群體,,十三年如一日為學校修教室、食堂,、宿舍,,添置教學和生活設施,從中國為當地孩子們帶來衣服,、書包,、文具,當地的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鄒爸爸”,。
他關心部落文化和環(huán)境保護,,在贊比亞南方省修建部落文化博物館,倡議保護傳統(tǒng)部落文化,。
發(fā)動全國人民多種樹,,保護和美化環(huán)境。
他還關心艾滋病人,,請專家普及防治艾滋病知識,,通過捐贈等多種方式為艾滋病人提高就醫(yī)環(huán)境,。
據了解,由鄒凌發(fā)起的贊比亞華僑華人總會一直以“讓祖國放心,,讓贊比亞稱贊”,、“華僑華人與贊比亞兄弟共同進步”、“愛祖國,,愛贊比亞,,愛世界”等為工作原則,長期致力于促進當地社會與華僑華人友好往來,、維護當地華僑華人合法利益等,。
盡管做了很多,可他始終覺得不夠,。
近來,,贊比亞正面臨著糧食緊缺的實際困難,不少原本就生活貧苦的民眾更是陷入了更嚴峻的饑餓困境,。
鄒凌與當地受助民眾合影
贊比亞華僑華人總會發(fā)起人鄒凌得知此情況后,時刻牽掛著正在經歷饑餓的贊比亞人民,。
在向當地酋長Mukuni了解了該地區(qū)100多戶貧困村民的生活情況后,,鄒凌決定隨即開展行動愛心救助行動。
由于糧食緊缺,,當地西馬粉(注:
一種由玉米粉和木薯粉合制而成的食物,,當地人常做主食)限購,原本計劃的發(fā)放糧食只好改為直接向當地貧困民眾發(fā)放補助金,。
10月27日,,鄒凌及其團隊頂著烈日將救助金一一分發(fā)給貧困村民,。
村民們感動的熱淚盈眶,,不停地說著“thank u!Chinese friends,!”,一位年老的村民奶奶在接過救助金后一直握住鄒凌的手,,久久不愿松開。
現場,,他對村民們動情的說,,要對生活保持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克服眼前的困難,,同時要打開思路,,通過實干改善生活,辦法一定比困難多,。
鄒凌與當地民眾一起搬運救助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