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被稱為“人類看不見的敵人”,,歷史上,人類與病毒斗爭驚心動魄,。像“西班牙流感”病毒,、SARS,、和埃博拉病毒均成了人類揮之不去的夢魘,。此刻,,那些過往的或者未被發(fā)現(xiàn)的病毒可能幽靈般潛伏在某處,伺機對人類發(fā)起致命的一擊,。幸運的是,,科學家的工作讓我們對病毒有了更多的了解,,病毒也不再神秘,不再像以往一樣可以“為所欲為”,。
近日,,科普中國網(wǎng)采訪權(quán)威病毒學專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高福院士從學理和歷史的角度深入淺出地對病毒做一次全面的科普,。
高福,,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
高?,F(xiàn)擔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病原微生物跨種間傳播機制與分子免疫學,主要從事T細胞識別,、流感病毒等囊膜病毒侵入的分子機制,、禽流感等動物源性病原跨種間傳播的機制研究等。
看不見的敵人
科普中國網(wǎng):病毒對普通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那究竟什么是病毒,,人類和病毒之間是什么樣的關(guān)系?
高福:病毒,,就像跟看不見的敵人,。你不知道它什么時候來,什么時候走,,可以說是“來無蹤,,去無影”。
目前所知,,感染人類的病毒有上百種,,如果算上未知而存在的,病毒的種類成千上萬,,而我們對病毒的認知太少了,。自然界存在好多病毒,時不時就會跳出一些來,。就像SARS雖然來了又走了,,可實際上在2015年,SARS的“弟弟”或者“妹妹”MERS又來到了中國(因為無法鑒定病毒的性別,,所以不知道是弟弟還是妹妹),。
像SARS,、MERS這樣的病毒現(xiàn)在已經(jīng)搞清楚了,不是來無蹤,、去無影,,而是“來有蹤、去有影”,。所謂的“來有蹤”,,就是我們已經(jīng)查明SARS、MERS這些病毒是從蝙蝠身上來的,。(題外話:現(xiàn)在看來,,蝙蝠這個動物攜帶了好多對人類、動物來說都是高致病性的病毒,,就連流感病毒的遠親也是最早由蝙蝠攜帶,。)SARS的原宿主本來是蝙蝠,再從蝙蝠“跳”到人身上,,就引起了免疫系統(tǒng)的反應,。
什么是免疫系統(tǒng)?人的身體里有一群細胞,,識別非正常細胞,,比如癌變細胞,發(fā)現(xiàn)后就格殺勿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免疫監(jiān)視:看到了,,行動,殺掉你,。打個比方,,小區(qū)里值班的保安因為天天見你,很熟悉你,,所以不會阻攔你進出,,但當他看到陌生人肯定會加以干涉。我們的免疫系統(tǒng)基本就是這樣,,對已經(jīng)熟悉的“自我”不管,,對不熟悉的、沒見過的“非自我”一定要給他監(jiān)視,、觀察,。我經(jīng)常開玩笑說,人的免疫系統(tǒng)就像朝陽大媽維護治安,,防止“壞人”入侵,。
一般來說,有些病毒在與人類長期共生中,已經(jīng)與免疫系統(tǒng)達成了“共識”,。比如大家經(jīng)常有嘴巴周圍“長泡”的情況,,在免疫力低下的時候發(fā)生,過兩天又自愈了,。這個是單純的皰疹病毒,,已經(jīng)和免疫系統(tǒng)形成了一個相互認識的關(guān)系,免疫系統(tǒng)認識它又消滅不了它,,只好和平共處,。
但是,當SARS病毒來臨時,,人類的免疫系統(tǒng)從來沒見過,,以為多大的敵人來了,所以把免疫系統(tǒng)都號召起來,,“殺”將上去,。這時就特別容易發(fā)生一個叫做“細胞因子風暴”的情況:即免疫細胞反應太快、過于強烈,,以致于最后置人死地的并不是病毒本身,而是病毒引起的免疫反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不適應”,。人體對以SARS為代表的病毒的反應大致如此,,這一類病毒就包括我研究的埃博拉。
形象的說,,病毒和免疫系統(tǒng)的關(guān)系就像“貓鼠游戲”,。單純皰疹病毒,包括流感病毒,,人類既能跟它戰(zhàn)斗,,同時又不能把它消滅掉,形成跟人和平共處的關(guān)系,,也就是迪士尼動畫片中的Tom和Jerry,。但SARS病毒是野老鼠,貓把它吃了,,吃了就沒了,。
科普中國網(wǎng):馬上又到流感“肆虐”的季節(jié)了,流感病毒是Jerry還是野老鼠呢,?
高福:每年的10月初,,季節(jié)性流感就開始在北京高發(fā)了,10月,、11月尤其厲害,。因為每年都跟人類相伴,我們把流感病毒定義為“躲也躲不過的敵人”,,就跟咱們剛才說的皰疹病毒一樣,。 但是偶爾會出現(xiàn)一個變化特別大,、獨立性很強的流感,也就是大流感,。大流感不同于季節(jié)性流感,,它有可能是野生遷徙鳥類在其他地方混合的基因片段,再重新配對回來形成的一種新型病毒,。免疫系統(tǒng)沒見過,,致病率、致死率非常高,。
SARS即使“卷土重來”也不用怕
科普中國網(wǎng):剛才您說,,人類直接把SARS這個病毒消滅了。但是如果有一天,,一些類SARS的病毒再回來,,因為它的宿主已經(jīng)沒有了,那我們?nèi)梭w怎么去識別它,?還有一個“媒體之問”:SARS再回來,,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高福:SARS完全可能再回來,,這種可能性是有的,。
人類在不斷進化,科學在不斷進步,。我們已經(jīng)查明SARS這一類病毒屬于冠狀病毒,,這個病毒表面在電鏡下觀察,周圍就好像有一個皇冠,,因此而得名,。人類對冠狀病毒的認識還很膚淺。上個世紀,,我們才開始認識冠狀病毒,,截至目前發(fā)現(xiàn)的(已知的)冠狀病毒不過十種,根據(jù)報道,,有的甚至只感染過一個病人,。但現(xiàn)在看來,SARS或者SARS樣,、SARS類病毒確實是人類面臨的非常重要,、可能感染人的病毒。不排除多少年后,,人類對SARS就沒有抵抗力了,,SARS或者SARS樣病毒會再回來。所以從做研究的角度上講,就要把研究做好,,把疫苗儲備好,,把藥物儲備好,這是全世界科學家在努力做的一件事情,。
目前我們已經(jīng)掌握了技術(shù)儲備,,征服SARS病毒需要什么樣的疫苗,這個基礎研究已經(jīng)非常清晰了,。我很有信心的告訴大家,,如果出現(xiàn)SARS,人類會很快搞出一個疫苗來,。那為什么沒有生產(chǎn)疫苗呢,?因為SARS現(xiàn)在沒有了,生產(chǎn)的疫苗誰會打,?我們要把資金投入到比防控SARS更重要的其他疾病的疫苗生產(chǎn)生產(chǎn)中去,。
病毒之所存,亦為疫苗之所生
科普中國網(wǎng):人類學會和病毒“相處”了嗎,?
高福:人類的終極目標是消滅病毒,,但是人類在自己認識病毒和免疫系統(tǒng)的過程,有些病毒可能不知不覺已經(jīng)變成了Tom和Jerry的關(guān)系,,比如剛才舉例的皰疹病毒,。但人類最后是否能把它消滅掉呢?我相信,,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總有一天會找到消滅它們的辦法,。
比如,,人類干掉的一個著名病毒就是天花。我們現(xiàn)在很少遇到有麻子臉的人,,那是因為在1980年,,人類通過疫苗免疫把天花病毒消滅了。地球上很多物種說沒就沒,,比如澳大利亞的袋狼,、非洲的渡渡鳥,但這都不是人類有意行為,,是由于人類對這些物種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無意間造成的。而天花病毒是人類第一次在地球上有目的,、有組織的消滅的生物,,同時也開啟了人類免疫學學科。基于一些免疫治療,,人類可以把一些腫瘤變成慢性病,。這就是人類在消滅天花過程總結(jié)經(jīng)驗并歸納出來的,也就是現(xiàn)代免疫學?,F(xiàn)代免疫學幫助人類對身體進行更好的保護,。由于天花疫苗的產(chǎn)生和理論的延伸,人類研究出更多的疫苗來防控肝炎(甲肝,,乙肝)和小兒麻痹等,,效果非常非常好。
但是就目前來說,,人類的認知進入天花板時期,,俗稱“卡腦子了”。典型的案例就是全球所有科學家,,所有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者,,努力了近40年,還沒有艾滋病疫苗,。依靠現(xiàn)有知識解決不了,,那未來有可能解決嗎?我想會的,,這就是科學發(fā)展的階段性規(guī)律,。
未來人類可能“百毒不侵”
科普中國網(wǎng):病毒一定都是壞的嗎?
高福:病毒也好,,細菌也好,,從嚴格的意義上講,沒有好壞之分,。這也就回答了你這個問題:不是所有病毒都是壞的,,有些病毒是好的,細菌也是,。有些專家就不贊同病原微生物這一說,,微生物就是微生物,好壞都是相對的,。有些病毒對人類還是非常有益處的,,比如一些在胃腸道駐扎的細菌噬菌體就是病毒,細菌的病毒有利于維持我們腸道內(nèi)的細菌平衡,,這個平衡一旦被打破,,人就會生病。現(xiàn)在研究還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胃腸道的微生物跟老年癡呆以及很多疾病都有關(guān)聯(lián),。比如,,打疫苗打的好不好,跟你當天的微生物菌群的狀態(tài)有關(guān)系,。
科普中國網(wǎng):如果從科幻角度出發(fā),,人類有沒有可能有一天“百毒不侵”,進化成一個病毒都難以侵入的個體,?
高福:在人類和病毒長期斗爭的漫長進化過程來看,,這個完全有可能。人在進化,,病毒自己也在進化,,就像人類把天花消滅了,但是又來了艾滋病毒和流感病毒,,比天花還厲害,,我們也沒能把它們消滅。
從理論上講,,只要人類把疾病防控一步一步做下去,,通過長期的進化和選擇,人類就會變得刀槍不入,。人類曾經(jīng)面對的最大的一場瘟疫是鼠疫,,當年歐洲有一半的人都被鼠疫消滅了??茖W家分析,,認為留下的這些人正好是對鼠疫有抵抗能力的,而一些易感的人都被鼠疫消滅掉了,。所以,,長期的進化選擇可以把一部分人進化成為對各種疾病都有抵抗能力的個體。
《流感病毒——躲也躲不過的敵人》,,高福,、劉歡著,科學普及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